中国鞋等商品涌向约旦河西岸
【中国鞋网】赫巴韦(Herbawi)纺织公司的车间里满是老式的织布机,一边散发出吱吱嘎嘎震耳欲聋的噪音,一边慢慢地把3500支纱线织成一卷卷黑白相间的棉布。
这些织布机半个小时生产1.25米布料——世界公认为巴勒斯坦民族象征的keffiyah头巾的传统尺寸。
亚西尔•赫巴韦(Yasser Herbawi) 1961年在约旦河西岸的希伯伦创建了这座工厂。他现已年近八旬,但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仍在目光炯炯地盯着自己的织布机。
赫巴韦自豪地表示,他的公司是巴勒斯坦地区唯一一家keffiyah头巾生产企业,经历了1967年战争、以色列占领、两次巴勒斯坦人起义和无数暴力冲突的日子。但过去10 年,这间工厂遭遇了更有力、更严重的经济威胁:中国工业化的威力。
与父亲一起经营工厂的阿扎德•赫巴韦(Azzad Herbawi)表示:“中国人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我们卖给商店一打头巾的价格是120谢克尔(合29美元),但商店老板和批发商能够以60谢克尔买到一打中国生产的keffiyah头巾,然后以70或80谢克尔的价格出售。”
赫巴韦父子坚称,他们头巾的质量和做工远远好于中国生产的keffiyah头巾。但由于价格非常低廉,中国商品正在蚕食他们的市场份额。阿扎德估计,在巴勒斯坦地区销售的keffiyah头巾,每两条中至少有一条来自中国——这个现实已经对工厂造成了影响。15台织布机中只有7台在运行;垄断时期雇佣的15名工人现在则只剩下了1名。
中国崛起成为超级经济大国,多年来当然给全球制造商带来了麻烦。然而,由于长期不稳定和以色列占领的限制,巴勒斯坦私营部门比多数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那里的制造商(特别是在希伯伦地区)过去专门生产纺织品和鞋类等相对简单的产品,而现在中国在这些市场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希伯伦商会秘书长、鞋类制造商吉卜利勒•穆萨•纳特谢(Jibreel Mousa Natsheh)表示,自从10多年前中国商品进入该地区以来,当地产业急剧下滑。“没有中国的竞争前,我们的制鞋业有1.5万名工人,每天生产7万双鞋,现在我们只有5000名工人,每天只生产2万双鞋。”
产业下滑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希伯伦地区。鉴于巴以和谈陷入停滞,许多人寄希望于促进巴勒斯坦经济能稳定地区局势。但若想这种政策取得成功,外交官和调停人员不仅必须应对以色列占领带来的窒息性影响,还得解决中国竞争对当地经济的破坏。
在当地露天市场,破坏的证据比比皆是。堆在商贩货摊外的许多纸盒上都印着中国文字,减价销售的衬衫、子和玩具上挂着的标签表明,这些商品几乎全部是中国制造的。大多数销售keffiyah头巾的商贩承认,他们只进中国制造的头巾。
来自远东的竞争也在沙维尔(Shawer)兄弟的内衣生产厂留下了印迹。这间公司专门生产巴勒斯坦妇女传统上在新婚之夜穿着的性感内衣。一套内衣一般可卖到2000谢克尔,但只要四分之一的价格就可以买到一套中国生产的内衣。
沙维尔兄弟中的哈马斯•沙维尔(Hamas Shawer)表示,中国进口商品就“像一座火山——岩浆所过之处把一切都焚烧殆尽”。像其他许多公司一样,该公司也不得不裁减员工,削减产量,目前主要销售中国制造的内衣,但贴着自己的品牌。
这种微妙的转变表明——至少对部分希伯伦企业家而言——中国竞争也有有利可图的一面。在过去的几年中,希伯伦企业界已经与中国制造商建立了密切联系。希伯伦城的商人目前是中国商品进入约旦河西岸的主要进口商。
希伯伦商会表示,希伯伦商人在中国东海岸的制造业中心开设了20多家代表处,至少有5000名商人从事对华贸易。
然而,对于赫巴韦父子及他们的keffiyah生产厂而言,击败来自中国的竞争绝非易事。他们希望,一旦巴勒斯坦建国,他们将可以说服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
阿扎德•赫巴韦表示,毕竟,keffiyah头巾是“民族骄傲的象征——我们应该得到每一个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