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说“不” 一把大火烧醒了消费者
“1987年杭州武林门的一把火,烧出了温州人知耻而后勇的决心;1999年还是武林门,温州人自己放了一把火,烧出了温州人进军高档品牌鞋的勇气;这次,2006年的年末,又一把大火烧了起来,它烧出了逐鹿世界的自信心。”
一把大火烧醒了消费者
人物:韦开孟 身份:奥康集团宣传部负责人
对于进口皮鞋的质量问题,韦开孟似乎早就心中有数,“其实,像标识之类的,有些企业是故意模糊的,因为现在很多进口皮鞋都是产自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如果标上产地,可能会让消费者有掉身价的感觉,因为在国内,很多人之所以买进口鞋,就是为了追求所谓‘西方式’的生活。”
当导报记者告诉他省工商局火烧欧盟劣质皮鞋的事情时,韦开孟认为应当“慎重”。他说:“目前我们正处于应诉期间,火烧欧盟劣质皮鞋是否会带来负面影响,这个还不得而知。”
在他看来,这把火对于消费者的意义比企业要更大。“洋品牌”来到中国的时候,头顶着各种光环:科技领先、工艺精良、国际知名、先进生活方式的代表……
如今,这把火烧醒了消费者,让他们意识到:外国的月亮一样有阴晴圆缺,并不一定总是比中国的月亮圆。
一把大火烧出了逐鹿世界的自信心
人物:罗志刚 身份:红蜻蜓集团办公室主任
为什么进口皮鞋价格平均是一般国产皮鞋的3到10倍,动辄上千元,甚至上万元?究竟国产皮鞋和进口皮鞋有什么区别呢?
“就皮鞋本身来说,国内外产品的质量是没有太大的区别,最主要的差别还是品牌。”罗志刚向导报记者解释到,“洋品牌”风头之所以盖过国产品牌,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的品牌还不强,市场意识还不高;另一方面,“洋品牌”的市场营销手段和市场运营能力都比国内企业更胜一筹,确实有竞争力。此外还有一个原因,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他们更愿意购买“洋品牌”商品,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某种满足。
对于进口皮鞋出现质量问题,罗志刚认为,目前皮鞋的技术处于比较稳定、成熟的阶段。近年来,我国鞋企加大创新投入,新工艺、新技术发展很快;而在西欧,皮鞋产业被视为没落产业,技术发展缓慢,设备极其简陋。从这个角度来说,进口皮鞋出现质量“触雷”并不是偶然的。
1987年杭州武林门的那把火,10万多双温州劣质皮鞋在滚滚浓烟中化为灰烬,这把火烧出了温州人知耻而后勇的决心;1999年还是武林门,温州人自己放了一把火,把那些伪造温州鞋的商人烧得焦头烂额,烧出了温州人进军高档品牌鞋的信心;那么,这次火烧欧盟劣质皮鞋,对于温州鞋企,对于温州人意味着什么呢?
“这把火烧出了逐鹿世界的自信心。”罗志刚斩钉截铁地说,“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病树前头万木春’最能够表达我现在的心情。再给中国几十年的时间,中国将会诞生一大批世界品牌。”
一把大火有助于建立完善的检验机制
人物:廖跃 身份:泰马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浙江省工商局最新一次对进口鞋类质量检测后的结果显示,近8成的国际知名品牌进口鞋质量不合格。导报记者把这一新闻告诉廖跃时,他坦然一笑。原来他一直认为,“洋品牌”的皮鞋存在着质量问题,尤其是在有害化学物质方面。
“我们的皮鞋进入欧盟市场都需要经过很严格的检测,包括镊、湛蓝片(azodye)以及其他化学成分的检测,有一丁点不合格就不让进,一旦发现你有问题,光开的罚单就能让你退出这个市场。但是国外的皮鞋,尤其是高档皮鞋,进入中国的检测相对来说就不是那么严格。”
在廖跃看来,火烧欧盟劣质鞋很通气,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检验机制,对国外进口的皮鞋进行包括化学成分在内的全面检测。“既然欧盟可以通过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来阻碍中国皮鞋的进入,为什么我们不能同样设置自己的技术壁垒,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一把大火是一个“破除洋迷信”的信号
人物:杨志敏 身份: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工程师
进口皮鞋存在这么多问题,让经常检测鞋类质量的杨志敏也觉得比较意外,比较震惊。“‘钢勾心’是皮鞋最重要的构件,起‘大梁’作用,支撑并保持着鞋子的整体形状。不合格的勾心轻则会造成皮鞋的变形,穿着不稳定,严重时则造成消费者穿着时摔倒、崴脚等人身危害。上千元的皮鞋怎么连这么重要的指标都不合格呢?”
当问及为什么没有对这些进口皮鞋进行化学物质的检测,杨志敏告诉导报记者,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目前已经通过WTO的批准,就等全国皮革标准化委员会通过,预计今年下半年能够出台,到时候皮鞋中有害物质限量就有了强制性标准。
以前进口皮鞋抽查不合格,一般都是由质量监督部门进行处罚,对问题严重的才会在媒体上公布,这次省工商局火烧劣质皮鞋,杨志敏认为,这是给消费者一个信号,不要再盲目迷信“洋品牌”。
“其实,在我们的检测中,国内大企业、知名企业的产品质量还是比较稳定的,合格率非常之高。而且,近年来,国产皮鞋在款式上也有长足的进步,应多建议消费者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