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商会遭遇成长烦恼
温州某商会秘书长最近有点烦———原想对本行业做一个彻底的行业调查,然而在操作过程中却屡屡碰壁。一般企业申报会在工商局登记备案,但工商局并没有向商会提供详细资料的义务。该秘书长陷入尴尬:一个行业商会,却无法掌握全行业的相关数据。
如此困惑,在温州众多商会中普遍存在。“我们遇到的困难远不止这些。”温州市工商联秘书长赵文冕说。当一些欠发达地区还不太了解商会时,当内地一些地方不可思议于温州连一根拉链都要成立一个商会的时候,当外埠纷至沓来参观考察温州商会经验的时候,经历20余年发展的温州商会本身,如今正陷入先行者的烦恼……
不甘原地踏步
浙江省《关于推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要求行业协会入会率要达到20%。温州商会的入会率普遍达60%以上,而合成革商会入会率在95%以上,这可能是全国入会率最高的行业商会。
温州众商会的优势,其实远不止于入会率。温州商会很多成立于“危难之时”,如合成革商会的成立,旨在刹住业内人才无序流动、企业恶意挖人之风;再如橡胶商会,是在业内提高行业水平的强烈呼声下建立起来的。回顾成绩,合成革商会帮助企业职工“评职称”;涂料商会牵头组建危险品运输企业;服装商会鼓励“穿在温州”品牌走出国门;鞋机商会参与制订“国标”……合成革商会秘书长郑笃权说:“能做的都做了,想再进一步,就感觉无法施展拳脚。”
这也许是温州各家商会的普遍感受。温州橡胶商会秘书长黄安禄说,最近,橡胶商会想联合会员企业搞一个检测中心,以解决小企业购不起设备以及其他企业重复购置设备的难题。橡胶商会打报告到相关部门,申请自己成立检测中心,但报告却一再搁浅。“不是资金问题,我们不缺钱,但相关部门似乎对商会自设检测中心犹豫不决。”黄安禄说。
记者从其他商会了解到,“缺乏自主权”是商会目前普遍的困惑,不少商会对自建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工业园区等愿望迫切,但此类审批的过程却漫长而艰难。黄安禄说:“商会发展之初,为会员企业搜集资料、维权等服务,已经让企业很满意了,但这几年,企业对商会的期望越来越高,商会不能满足于原地踏步,但要进一步却举步维艰。”
期待发言权
不只一次了,涂料商会秘书长张大气看到新审批下来的涂料企业在安全销售、危险品存放面积等方面明显存在问题,可工商部门却“放行”了。“也难怪,工商只管资金、法人等问题”,不过张大气由此设想:“工商在审批之前,能否先委托我们做些调查,由商会写一个参考意见?”
无独有偶,温州合成革商会也有同样希冀。合成革商会秘书长郑笃权说:“包括著名商标、信用企业等评选,商会对业内企业的了解应该比政府经济部门要更知根知底吧?为何就没了我们的话语权?”而且,温州合成革行业明明已经过剩,但是不断“审批”的结果,是合成革行业大量重复建设。
先行者的烦恼
留不住人,也是商会的一大心病。即便门庭若市的合成革商会,亦难逃困扰。郑笃权说:“我当秘书长这6年来,已经有2个工作人员去考了公务员,3个被其他商会挖去当秘书长,还有1个自己开了公司。”
涂料商会秘书长张大气告诉记者:“在很多市场经济国家,商会都很吃香。”譬如在美国,商会权力就很大,尽管未强制入会,但企业明显感到,不入会就没人撑腰;在日本,行业协会由政府管理并获得政府多方面支持。张大气说:“在我国,商会肯定是离不开政府的管理和支持的,我们现在最希望《商会法》能够尽快出台,明确商会的地位、性质以及职能范围。”
温州市工商联秘书长赵文冕说,先行者总有先行者的烦恼,温州经济本身就是在烦恼中成长的。目前,温州商会的困惑,反映出政府在职能转变方面有一定滞后性,但这种滞后性,并非温州独有。温州作为商会发育相对较成熟的地区,是否应考虑在法规上先行试点?毕竟,温州一直就是‘在争论中出名,在不争论中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