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重拳砸冒牌
德国斯图加特市法院12月7日判决一名留学生14个月监禁,缓期3年执行。据悉,这名27岁的留学生在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通过ebay网站向805名客户销售了价值近7万欧元的假名牌运动鞋。
一位德国客户向他订购了一双68欧元的阿迪达斯足球鞋之后,发现寄来的鞋盒里没有品牌证书,仔细对比后客户还发现,正品阿迪达斯足球鞋的鞋底是黄色的,而这双网上购得的足球鞋的鞋底是白色的,于是感觉受骗上当的客户将情况反映给了阿迪达斯公司,公司在去年秋天向斯图加特市法院提出了上诉。当地警察搜查了该留学生的住处,发现了6双假冒名牌运动鞋,警方随即冻结了他的账户。
该学生辩称自己只是替人销售,对产品是否假冒并不知情。但是,根据德国法律的规定,不管是否有意,只要是销售了数额较大的假冒产品就得定罪。该学生销售假名牌鞋的非法收入已被全部没收,他不仅要面临14个月的监禁,还将被解送回国。
这是德国加强打击假冒产品和侵犯知识产权的一个典型案例。近年来,假冒产品对德国市场的侵害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为了保护德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德国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打假行动,今年11月,汉堡海关警察在117个集装箱中发现了高达4亿欧元的假冒产品,其中101个集装箱中装的是95万双假阿迪达斯和耐克运动鞋,汉堡海关将没收的运动鞋全部销毁。
想造假,先想好从此不经商
德国新政府非常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已将其列为2007年德国承担欧盟轮值主席国和G8首脑会议主办国的一项重要议题。除了政府十分重视这一问题外,德国也有明确的法律和各种机构来维护知识产权。德国的法律明文禁止企业生产或销售假冒产品,一旦被查获,企业和个人将遭受严厉的惩罚。德国有最严格的消费者保护法和颇有权力的消费者保护机构。客户可以随时向消费者保护机构就假冒产品或产品质量问题提出投诉,并会得到明确的帮助。
笔者认为,德国遏制生产和销售假冒产品的最有效方法是媒体的曝光,任何阴暗的东西最怕媒体曝光。在德国,一家企业一旦因制假售假被媒体曝光,不仅在行业内名誉扫地,而且可能从此再也不能在商圈内立足或东山再起。因为不良记录会一直保存在政府有关机构、工商等部门以及行业协会、银行,即便是重起炉灶也会寸步难行。
媒体曝光和增加透明度的另一个好处是不断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消费者中营造起自觉抵制假冒产品,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风尚。在德国,几乎没有地摊上兜售盗版光盘和假名牌产品的现象,即使在周末的“跳蚤市场”上也没有,公众把公然购买假冒产品看作为降低自己的人格,因此假冒名牌产品在这里难以成气候。
反假冒,棘手问题还不少
广大消费者毕竟不是专业打假人士,并不能对所有假冒产品都能够鉴别。另外,从人的本性来说,谁都喜欢价廉物美的东西,尤其在德国经济近年来持续不景气的时候。因此,一些假冒产品还是会以各种方式登陆德国市场。汉堡查获的95万双假阿迪达斯和耐克运动鞋的事实证明,假冒产品在德国的地下市场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是更为隐蔽,比如通过购物网站销售。
德国打假现在也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如:如何区分假冒产品和廉价产品?如何既保障消费者利益,又保障企业和商家利益?如何处理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公平竞争的关系?圣诞节来临,德国的进口商按惯例又从中国进口了大量价廉物美的圣诞产品,在德国的一个小城,当地的一些手工业制造商以打假的名义,在圣诞市场上打砸销售来自中国的圣诞产品的摊位。这种事情政府如果不严肃处理,很可能使打假变了味,变成一种新的针对国外产品的贸易壁垒。
- 上一篇:欧盟皮鞋反倾销影响我皮鞋出口
- 下一篇:耐克CEO离任,中国品牌能得到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