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企在最后期限提起诉讼
在欧盟对中国皮鞋做出为期两年,税率为16.5%的反倾销裁决后,本月是欧盟接受中国鞋企申诉的最后期限。目前,已有奥康、泰马等数家中国鞋企聘请律师对欧盟提起了皮鞋反倾销诉讼。
记者从奥康集团获悉,奥康关于反倾销申诉的举证材料已准备齐全,目前律师正在做最后的核实和整理工作,一周内将正式递交欧盟法院。
今年10月5日,欧盟理事会对中国皮鞋做出为期两年、税率为16.5%的反倾销裁决。10月23日,奥康集团决定向欧盟一审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欧盟征收中国鞋企16.5%反倾销税不符合欧盟相关法律。截至目前,受反倾销影响的1200多家中国涉案企业中,只有4家提出诉讼,整个行业出现了集体沉默。此前曾有报道称,福建300多家鞋类生产企业已集体放弃诉讼。
“并非国内99%的鞋企不愿意起诉,而是许多企业对申诉规则不太懂,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他们除了考虑费用问题外,对申诉程序也不太了解。”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向本报记者表示,其实,起诉不在于企业数量多少,而在于大家都能支持。
据悉,10月23日,奥康聘请了“反倾销第一律师”蒲凌尘,决定状告欧盟征收中国制鞋企业16.5%的反倾销税不符合欧盟的相关法律。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之后,蒲凌尘表示:“奥康将就包括欧盟在反倾销抽样调查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中国鞋企市场经济地位判定以及损害认定等在内的多方面问题进行起诉。”
蒲凌尘说,《欧盟反倾销条例》关于抽样的第十七条规定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条款,而根据关于市场经济地位的第二条规定,要求对每一家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都要做出审核。“欧盟只抽取10家,既做倾销调查又做‘市场经济地位’调查,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
“从损害认定的角度来讲,欧盟也没有完全按照法律规定。”蒲凌尘指出,欧盟审核损害的因果关系、损害的数据计算、采取的幅度、基础和所取得的数据都有问题。此外,欧委会在整个调查程序中并没有向奥康、泰马或其他任何非抽样企业做出过关于“不审核市场经济地位”的书面解释。“这让企业在此过程中不知所措。”他表示。
蒲凌尘告诉记者:“无论结果如何,这个案子说明了中国企业维护自身权益意识的进步,这是它的意义。”
众所周知,不少国家已经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很少有人知道,单个行业和单个企业也可以争取市场经济地位,专家建议我国制鞋企业积极向欧盟提出市场经济地位申请。
由于欧盟目前还没有承认我国是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国家,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会采用第三国替代的方式来衡量制造成本。而各国之间生产要素差异性很大,这种方式,往往会抬高了我国产品的制造成本,从而得出倾销的结论。专家指出,在欧盟目前还没有承认我国是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情况下,单个企业或者行业可以向欧盟提出市场经济地位的申请,一旦获得承认,将可以避免反倾销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