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蕲春刘河镇乡镇经济也“循环”
青山绵绵,碧水悠悠,一条大河穿镇而过。看不见高耸的烟筒,也听不到嘈杂的机器轰鸣。这就是鄂东大别山里的塑胶工业强镇? 5月18日,置身湖北省蕲春县刘河镇,记者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找错了地方。 “我们的原料循环利用,所以没有污染。”刘河镇党委书记周迪生对记者说。“刘河塑胶工业从一开始就是靠‘吃’废品起家的。现在虽然做大了,但‘吃’的仍然是废品。” 年产凉鞋、拖鞋、鞋底共2500万双,上缴税收近3000万元的刘河塑胶产业,“吃的”竟然都是废品。真叫人难以置信!为探个究竟,记者来到刘河塑胶产业的核心企业———湖北孺子牛鞋业有限公司。 公司就在镇上,占地6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9000多万元,员工1200人。2005年这家乡镇企业生产的凉鞋、拖鞋、鞋底中,有200万双销往国外市场。 “我们每年要消耗废塑料、废橡胶8500吨。”孺子牛公司总经理陈文进对记者说。 8500吨,可不是小数目。去哪里找这么多的废塑料、废橡胶呢?据陈文进介绍,从1995年起,公司派20多人,分赴全国各地找废塑料、废橡胶,花了3年时间,终于和全国各地100多个废品收购站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供应链建立起来后,原料就从没断过档。 “广东、福建那边不少鞋厂,废边角料很多,以前都焚烧处理,每吨要花一笔处理费。现在我们花钱买来,再生利用,对双方都有好处,又不污染环境。”周迪生说。 “近年来刘河镇大力推进塑胶循环经济,从1994年起,再生橡胶厂、造粒厂相继投产。废胶鞋、废轮胎、废塑料收回来后,经橡胶厂、造粒厂转化为再生橡胶、再生塑料,供应孺子牛公司。”曾任刘河镇党委书记的蕲春县委办公室主任陈跃新告诉记者。 在原料场,记者见到堆积如山的鞋边角料、废拖鞋、废轮胎。就是这些废品,经过清洗、粉碎、溶化、浇注几道工序,脱胎换骨,变成色彩艳丽、款式各异的拖鞋、凉鞋、鞋底的。 采访结束时,周迪生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这两年,我们成立了松香厂,利用本地丰富的马尾松资源,生产制鞋用的粘胶。其他配套产业也在积极推进之中。我们的计划是,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条,把国内外鞋业商家吸引进来,抓住东部沿海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机遇,把刘河打造成中部制鞋业强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