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登陆NBA 篮球精神推动品牌走向国际
编者按:2006年匹克登陆NBA事件,让一直在国际上抬不起头的国产体育运动品牌扬眉吐气。究竟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让匹克大手笔出击?而匹克又是如何进入NBA?本报记者亲赴福建,专访匹克首席执行官许志华。
据悉,登陆NBA使匹克成为中国惟一一家同时赞助NBA、CBA、欧洲明星联赛世界三大顶级篮球联赛的企业,从而形成了该集团在全球的营销体系。
记者:匹克登陆NBA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你们出于什么考虑做出这样的选择?
许志华:体育用品的高端产品,一直被一些国际巨头所掌控,国内的体育用品产品,不是为国外品牌做贴牌生产,就是在中低端进行价格战。而现在国外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在反倾销,实行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多,这对于国内的体育用品制造商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要么你走出去,要么你等人家进一步压榨你的生存空间,如果这样的话,再过几年,估计国内的运动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将举步维艰,甚至在国内市场也将坐失良机。即使在现在,国际品牌几乎垄断了中国体育用品的高端市场。如果我们再不行动,将不断错失良机。
国外品牌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对国际赛事资源的占有,占据了绝对优势,这对于民族品牌的传播推广来说,是一个难以避免的窘境。匹克在国内体育用品制造商中,尤其是篮球运动装备方面,无论是技术或者是品牌,都是居于领先位置,但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挑战。恰好,我们知道NBA有这样一个机会进入,经过缜密的策划,最后才决定正式登陆。
记者:我们平常总感觉NBA是一个高水平的竞技场,进入的门槛肯定很高,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
许志华:对于国内的许多品牌来说,NBA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很难进入。确实也是这样,大家都知道,NBA代表着世界上篮球运动的最高水准,NBA球队在寻找合作伙伴时,也是重重条件,值得庆幸的是,匹克经受住了考验。
从另一方面来讲,当你的企业达到一定的高度时,进入NBA也并不难操作。我们通过与NBA官方有关人士接触,发现他们对我们国内的品牌进入 NBA很感兴趣。而且从传播角度来看,NBA也没有被哪家体育用品公司所垄断,这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平台,我们完全有机会进入。
传奇式的迂回登陆
记者:现在很多读者关心的是,匹克通过什么样的运作手段进入NBA?你能不能谈谈这方面的事情?对于众多的国内品牌来说,是否具有借鉴意义?
许志华:匹克登陆NBA这个过程,具体说起来还真有点曲折。我们在2005年赞助欧洲全明星赛的时候,有位美国体育品牌运营商乔治·W·劳伦斯先生到欧洲考察,在国际篮联有关领导的介绍下,我们相互认识了。乔治·W·劳伦斯先生是一名与NBA有着深层合作关系的品牌运营商,在国际篮球界很有声望,他对竟然是一家中国的体育用品装备商赞助如此高规格的赛事很惊讶,对我们的产品以及品牌运作很感兴趣,就邀请我去美国看看。
记者:那你什么时候去的?
许志华:当时我还没决定说要去NBA,因为美国还没有进入我们的短期目标市场规划,而且刚开始时,因为不熟悉,总觉得NBA距离中国企业还有点距离,我们原来计划再过一两年开始进入NBA。但我还是与美国的朋友保持了密切的联系,经常通过电话联系。在我们赞助“斯坦科维奇洲际篮球冠军杯”时,我顺便邀请了乔治·W·劳伦斯先生到现场观摩。当他看到又是匹克赞助时,很兴奋,热情地邀请我去NBA看看,告诉我 “也许那边有一片新的天空”。
我觉得我们国内的企业,应该经常参与一些国际上的交流,这样才会发现更多的机会。6月中旬,我到美国考察了一下,也与NBA相关官方人士进行了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他们对中国的体育装备与品牌也很感兴趣,因为NBA正在大力开拓中国市场,这样我们就建立了比较密切的联系。后来经过双方的努力,我们终于与火箭队达成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