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闭门造鞋
对于制鞋商来说,这是个极其悦耳的声音:每个人至少需要4双鞋。
近日,有专家解释:假如一个人总穿一双鞋,因受到脚的长期挤压,会导致鞋子的某些部位变形。对体重高、走路多、运动量大的人来说,长期穿这样的鞋,容易使脚部相应部位形成厚茧或鸡眼,对健康不利。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最好为自己准备4双鞋——两双皮鞋、一双布鞋和一双运动鞋。
这个“一人四鞋说”显然是出于健康因素的考虑,但所显示的商机更令人瞩目。可是,面对商机,制鞋商并未发出爽朗的笑声。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制鞋大国。年产60亿双,占世界总产量的53%,占美国鞋类产品进口额64.5%,这一系列的辉煌数字,足以令人折服。鞋子的产量确实不小,但是赚钱却有数。这是因为我国出口的鞋类多以低端产品为主,在国际市场上单价仅为2.5美元一双。诸多企业单一追求产量,满足于贴牌生产,虽然“物美价廉”,产量颇丰,但实在缺乏叫得响、跑得远的著名品牌。所以,在国内许多超市,我们经常看到南方生产的20元一双的“名牌”运动鞋,成捆成堆地扔在货柜里,就像黄昏时分处理的“白菜”。有消费者说,买国产鞋,只要闻着味儿就能找到货摊,因为它们通常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那是“苯”在作祟。
中国鞋怎样走出一条自己的路?现在,学者、老总各有高见。这里,我只想说明一下自己的观点。
据了解,国产鞋很大一部分是运动鞋。同样是运动鞋,人家竟然有那么多花样。什么长跑鞋、短跑鞋、撑竿跳鞋以及量身定制的运动鞋。就说长跑鞋吧。美国短跑女选手琼斯穿的是一双无后跟跑鞋。由于鞋子没有后跟,既减轻了重量(仅99克)又非常适合她独特的跑法,因而帮助她在奥运会上取得佳绩。我国跨栏名将刘翔,脚下穿的鞋子据说只有8克重。但遗憾的是这双“魔鞋”也是外国公司的杰作。由此看来,鞋子这东西,虽然被踩在脚下,但其仰仗的却是聪明的脑瓜。离开领先科技和创新意识,您的企业只能跟在别人后边,成为发达国家趿垃着的“拖鞋”。听到这儿,有的老总可能不服气:人家采用的是高科技,得投入多少钱啊!
那好,再说一个“低科技”的例子。要说疾病也是鞋子的商机,您相信吗?日前,墨西哥一家鞋厂开始生产并向公众出售一种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制鞋”。因为糖尿病人脚部血液循环放慢,容易受到真菌和细菌感染,导致脚部疼痛感消失,使得病人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受到伤害。由墨西哥人发明的特制鞋则可以解决这个难题。这些“特制鞋”均用柔软的牛皮和羊皮制作,同时,鞋子的缝纫针脚也减至最少,这就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病人的脚部磨擦。瞧,这种产品与高科技没什么关系吧?但它与爱心有关。而中国现有糖尿病患者2500万人,却没有见到市场上有专为这些人提供的“特制鞋”。
造名牌鞋,高价鞋,特色鞋,就必须摒弃“闭门造鞋”的观念,积极向“不相干”的业外人士请教。一句话:把所有穿鞋的人都当成你的“上帝”和“灵感源”。比如:今年“母亲节”来临,中国生产的工艺手绢特别受西方消费者的追捧。假如我们的绣花鞋及时跟上,必会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旗袍、手绢都走出国门了,一双鞋子难道能被“门槛”拦住?总之,那些真正打开市场大门的人,绝不是满足于“鞋作坊”的小老板,而是要把制鞋业做成“梦工厂”的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