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城奇特一幕新款鞋上市拉帘卖]
天气渐渐转暖,市民纷纷上街选购换季服装、鞋帽。在南岗区建设街的几家鞋业批发市场可以看到,春季甚至夏季的新款鞋已经上市,但半数以上都被挡在帘幕后面。新款上市,为什么要拉帘“藏起来”卖呢?
拉帘卖只因怕“刨版”
20日中午,记者来到建设街邦威鞋城,没转几家摊位,便感觉鞋城比前些日子“小”了很多:大约七成以上的摊位里都有一个帘幕遮挡起来的“特区”,帘幕上印着“××品牌新版上市”或挂着“内有新款”之类的标牌,但究竟是什么样的“新款”,却是难见庐山真面目。
有些摊位三分之二的面积都被挡在幕后,店面看起来十分局促,一楼的一家商户索性把整个店面都挡了个严严实实。
在一家摊位,记者拨开帘幕看到,里面陈列着的“新款”十分超前,多数是夏季女士穿的“瓢鞋”。这时,摊主过来将帘幕重新拉上,警觉地看着记者冷冷地说:“新款不零售。”在对面的建设街鞋城的1—3层,记者同样看到了普遍存在的“捂着盖着卖新款”的现象,也有个别商户为了避免影响店面装饰效果,仅在一些新款鞋上盖上了宣传画。
新款为什么要“藏起来”?据了解,鞋业批发市场的商户大多有自己相应的生产商,有些甚至有自己的工厂,因此大多有独家经营的品牌款式。“设计个新款需要大量的投入,如果被‘刨版’的‘刨’去版样冲了市场,恐怕这一年就折进去了。”商户们有着共同的苦衷。
以“藏”防“盗”未必有效
在走访中记者注意到,“藏起来”卖的新款大多为女鞋。据介绍,男鞋的款式变化不大,对竞争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做工质量和舒适度,而对女鞋尤其是夏季女鞋市场来说,款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严加防范”。另外,“藏”得最严实的大多是知名度不是很高的品牌,它们正值创业初期或者实力有限,难以承受“刨版”带来的市场冲击。
但是,这样原始的“防盗版”手段究竟能有多大作用呢?建设街鞋城二楼一位商户说,因为鞋类批发一般要提前一季,现在推出的“瓢鞋”甚至凉鞋新款,一般消费者是不会购买的,他们只需要鉴别出那些“上货者”的真假即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现在对于“上货者”他们也是只订货不卖现货,等季节快到了,自己已经“占住版”了,别人再“刨版”也没用了。毕竟对零售商户来说,他们不会占用资金再进同样的款式,哪怕“刨版”的货更便宜。
邦威鞋城二楼一位商户则觉得“拉帘”更多地是一种心理战术。她认为,同行要假冒成逼真的“上货者”简直是易如反掌,而且现实中一些小商贩上货时也都只是一种款式进一套号,“刨版者”大不了买几双鞋就能达到目的。更何况真正的内行根本用不着买鞋,打眼一看就什么都弄明白了,“这种方式也就是给同行提个醒,别自讨没趣。”
如此防“刨版”透着无奈
米兰、巴黎的T型台上总是不断地发布着下一季的服装流行趋势,为什么我们的鞋业市场却要把新款严严实实地“藏起来”呢?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商业道德体系尚不完善,还不能真正规范业界的竞争行为。
据建设街鞋城企划部经理黄向东介绍,国外的服饰厂商之所以敢于提前公开展示新款,一个重要的保障是健全的行业协会组织。以鞋类为例,一家厂商的新款版样会在行业协会备案,如有“刨版”现象,行业协会将进行鉴定,并对“刨版”者进行处罚。在我国尚无具有此类职能的行业组织,技术监督等部门只能鉴定鞋的质量,却不能治理“刨版”的问题。
另外,国内市场的发达、成熟度依然不足。黄向东说,就现阶段来说,“李逵”要战胜“李鬼”最重要的还是自身功夫硬,如果拥有让人无法翻版的工艺、技术和消费者信得过的品牌,“刨版者”自然也就无法威胁他们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