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企业上门被拒 土地成璧山制鞋业发展瓶颈
记者昨日从璧山西部鞋业工业园获悉,由于用地紧张,今年以来,璧山已忍痛拒绝了近20家欲到璧山发展的温州制鞋企业。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该县制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制鞋是璧山的传统产业,但由于产业化程度低,该县制鞋业普遍“小、散、弱”,大多数企业都采用前店后厂的生产模式,且以手工作业为主,因此,该县制鞋企业虽有1000多个,但上规模的少,鞋产量虽多达数千万双,但上档次的少,整体竞争力偏弱。
为提高制鞋业的整体竞争力,2003年,该县着手建设西部鞋业工业园,并从“中国鞋都”浙江温州市引进了奥康、金猴等知名制鞋企业。工业园区的900多亩土地很快被30多家企业一抢而光。但随着产业规模的壮大,其产业聚集力迅速提升,温州及我市周边地区的制鞋及配套企业仍不断涌来,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园区已无土地可用,璧山只好忍痛拒绝。据了解,除了被拒绝的近20家温州企业,还有其它地区及我市其它区县共10多家制鞋企业遭遇拒绝。
该县一负责人称,在这些企业中,让他们最割舍不下的是温州长城鞋底、温州康大鞋业包装印务等一批实力在全国排名数一数二的制鞋配套企业。由于它们进不来,奥康等大型制鞋企业只能从外地购买配套产品,大大增加了物流成本,限制了它们的生产规模。
对全县的制鞋产业而言,其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产业的配套能力是制约产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当初,璧山建园区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引进知名制鞋企业来吸引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从而带动全县1000多家制鞋小企业上档升级。而现在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到该县制鞋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据介绍,这一情况已得到该县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正按照相关政策、程序争取用地指标。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