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利箭刺向温州制鞋业,温州400亿元鞋业大举外迁
第一 过高的增长速度加剧了资源的瓶颈制约。以电力而论,据统计,仅2004年上半年,浙江由于拉闸限电而少用电量为48.2亿千瓦时,同比减少用电量140。据浙江省企业调查队对杭州、温州和湖州市187家规模以上的工业、建筑业和流通企业的调查,2003年以来电力等能源、原材料紧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已产生较大影响,其中有40.1%的企业认为影响非常大,52.4%企业认为影响大,仅有7.5%的企业选择“影响不大”。电荒给制鞋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电力紧缺成为目前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主要问题,成了这个经济强省当前面临的最大尴尬,“买电”甚至已成为当前浙江省政府和省电力局目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从去年6月底以来,浙江省的“电荒”没有一天让浙江省政府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安稳过。这种感觉,民企更是刻骨铭心。人们突然觉得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到过能源紧缺的难熬。
而温州无疑是全国最缺电的城市之一, 进入7月,持续晴热的高温天气把温州市民烤得透不过气来,空调等生活用电负荷迅速飙升,温州电网实际用电需求已超过290万千瓦,最高用电负荷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达265万千瓦。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至6月份温州市全社会用电量为82.60 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3.91 亿千瓦时,增长20.24%。其中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为15.07 亿千瓦时,增长17.1%。
据温州电力部门预计,今年该市电网供电量需求为190亿千瓦时,全年电量缺口将达到14亿千瓦时。为广开“电源”,温州市政府决定拿出6000多万元用于鼓励企业自备发电和补贴地方电厂发电。
据新近出台的《温州市区工商企业自备发电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凡在市区依法税务登记,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商贸零售企业和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商贸批发企业,自备发电机总容量在300千瓦及以上的用电户,经核准可由财政予以适当补助。具体办法为:自备发电机自行发电量每千瓦时补助0.12元;7、8、9月份按表记录每千瓦时0.15元,补助时间从供电部门装表签订协议发电开始至2005年12月31日。
为让部分因油价上涨而停产的地方电厂重新启动,担负顶峰发电任务,温州市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拟拨款3000多万元,对平阳宏能、苍南龙发、瑞安华瑞电厂进行补贴。宏能、龙发电厂发电每千瓦时补贴0.15元,华瑞电厂每千瓦时补贴0.02元。另外,温州化工厂热电厂每千瓦时也将得到0.10元的补贴。
可见电荒问题成为广大制鞋企业发展的拦路虎,高悬在企业头上的一把利剑,因为在他们处于生产旺季的时候,却没有电能的支持,造成有的企业被迫停产。
第二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因而土地紧缺已成为制约温州制鞋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与之并存的,是土地的闲置和浪费。其根源则在于对土地要素的政府垄断和行政性管制,根本之策是建立统一完整的土地市场机制。
土地荒频现
温州市国土资源局用地审批处处长朱剑云自称是“温州最忙的人”。他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主题只有一个——土地。
“企业发展要土地,产业升级要土地,招商引资更需要土地。可手头根本没有那么多地!”朱剑云无奈地说。
据朱剑云介绍,温州历来是人多地少,“寸土寸金”。2004年宏观调控后,“土地”更成为制约温州制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目前温州市可用于建设的土地只有55万亩左右,而全市1999年至2003年五年间共批准建设用地27万亩。按这样的速度,十年就会全部用完。
无庸讳言,土地紧缺是温州的自然禀赋条件。人均耕地仅有3分多一点,据了解,工业用地的日益增长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的矛盾在温州正变得越来越尖锐。连续三年,温州市用地指标都不足实际用地需求的1/10。
相对于内地1万~2万元/亩的工业用地价格,温州现在的工业用地100万元/亩简直是天价。中小企业征地本来就非常困难,当地政府许诺说等大企业的用地问题解决以后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用地问题,我们中小企业等呀等,谁知道“等”来的还是一个空,还是无法申请到扩张的必需用地。
稀缺”与“闲置”并存
土地紧缺,只是硬币的一面。与之并存的,是珍贵的土地的闲置和浪费。
乐清市是温州的一个县级市,与温州隔江相望。车行瓯江大桥,一进入乐清市辖区,就可以看到偌大一片漂亮的厂房,厂房大多三四层,蓝白相间,背靠青山,显得清洁而宁静。这就是温州最大的民营企业正泰集团位于乐清市北白象镇的“大桥工业区”。置身于厂区前那延绵千米的宽广绿地,你会觉得是身在公园。
正泰集团宣传处处长廖毅就在这里办公。廖的办公室设在质检楼三层。办公室宽敞明亮,很多办公室还空着。
在温州乃至在浙江全省,像这样的“花园式工厂”并不少见。对于企业来说,这自然是实力的象征。绿地就像企业胸前的徽章,显露出企业的富裕和阔绰。不过,对于人均耕地只有0.35亩的温州,这实在是太奢华了。
温州市统计局2005年初专门成立课题组,调查了24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用地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工业园区作为产业积聚的主要基地,不仅土地利用率和产出低下,而且土地浪费严重。温州全市到2004年底共建成10个工业园区,但至今园区内仍有43%的土地没有开发。工业园区内累计开发土地面积共计39.7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投产面积只有22.8平方公里。园区厂房绝大多数是一层,二层很少,三四层基本没有。这些厂房占用土地面积超过3万亩,但建筑面积不足1.5万亩。
据温州市统计局调查,从2001年到2003年,温州全市建设用地总量增长了1.2倍,而GDP仅仅增长48%。温州市统计局李国洪处长透露:“全市园区的工业集中度只有18%,每亩产值只有147万元,仅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的52.1%。每亩税收8万元,仅为全市平均值的三分之二。”
调查组还发现,温州有些企业拿到地后,迟迟不开工,有些甚至两三年闲置,这种荒地现象在各县市仍然存在。有些企业千方百计批到土地后,亦非立即建设生产,而是待价而沽,炒买炒卖,牟取暴利。有些企业批地建房的目的就是等待土地涨价,从中赚取差额。
土地政策走在十字路口,是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还是继续加强行政管制,这是事关温州制鞋业的命运和未来的选择。
第三 就在民工排着队拥挤在劳动力市场的时候,很多企业却在为“一工难求”紧皱眉头。近几年受大环境的影响,温州制鞋业出现了技工荒现象,很多人把这种现象描述为“民工不荒技工荒”。
2005年春节还未过时,奥康集团和日泰鞋业公司就在媒体上发布招聘广告,前者招聘各类人才800多名,后者招聘各类人才60多名。据了解,往年温州市企业一般都是春节过后才招人,像这样年前大规模招人实属罕见。
这次奥康集团招聘的人才有品牌策划、外贸、市场营销人员、广告、鞋样设计、车包等,26日开始面试,面试合格后就开始系统化的培训,10-30天的培训期间发给工资,培训合格就上岗,录用后春节还可享受带薪假期。而日泰鞋业主要面向营销、企划、鞋样设计、财务等高中级人才,一经聘用马上给予正式员工待遇。
企业为何要不惜血本而提前招工呢?奥康集团人才资源中心总监江兴华解释说,如今人才越来越难招,年内招工一方面可以招到一些比较好的技术工,同时还可以乘一些员工回家的时机,把奥康招聘人才的消息传到外地,这有利于企业挑选人才,储备人才。
温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处有关负责人针对企业提前招工的现象分析说,如今温州市每年缺少一大批技术人才,尤其是高中级技术人才,企业提前招聘人才是一种好的尝试,但要真正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还要改善用工环境。
真正要缓解技工缺口,恐怕还有相当长一段时期。这要求新生代农民工为提高求职竞争力,必须不断接受培训,掌握适应产业升级后的劳动技能。否则,两年前已经在长三角出现的“洋工人来华抢饭碗”现象,就可能大范围出现。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