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风俗:儿童穿五毒鞋
临清老城区竹竿巷的一户老民居里,两位老人在绣五毒布鞋。
中国鞋网6月17日讯,今年是中国端午节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一年。但记者发现,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端午节少了“端午”味。聊城曾有的包粽子、插艾草、饮雄黄酒等端午老习俗已渐行渐远。回家探亲和外出旅行成了这个法定节日的主题。新过法:端午节变成旅游节
端午节这天,不少市民到超市买粽子,各种口味的粽子成了最抢手的食品。有年老的市民还问导购员“有没有艾草”,导购员却说,他们从未见过艾草。记者随机问了20多位市民,近半数市民说从没有见过艾草,有些市民说小时候见过。
正在买粽子的市民周女士说,奶奶今年88岁,好几年没包过粽子了,自己和妈妈都不会包,这几年家里都是买粽子吃。想起奶奶当年包粽子的情景,她现在还记得那诱人的香味。尽管时不时“念叨”美味的粽子,但更多市民选择回家探亲或者出去游玩。聊城多家旅行社都比往常忙碌了很多。“端午假期,出去游玩的市民要比之前多出三成。”中国国旅聊城分社的负责人表示,这周末正好是父亲节,不少市民都是和父母一起出行。一些分居两地的情侣也找机会相聚,把端午节变成了情人节。
老传统:吃粽子插艾草饮雄黄
端午节五月初五,民间传说是五毒(毒蛇、蜈蚣、蜘蛛、蛤蟆、野猫)抬头的日子。以前的生意人和富户都重视端午这天插艾草、饮雄黄酒等仪式,因为这“预示”着下半年的家运兴衰。
在古城区任女士的记忆中,小时候每年端午,家门口都插上艾草,奶奶和妈妈给全家人包粽子吃。
刘英顺是临清的一位民俗爱好者,他说,除春节和中秋节,临清人比较看重端午节。临清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民谚,以前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在门口插艾草、孩子佩戴香囊。此外,还有在院子里洒雄黄酒、给幼儿买“五毒鞋”等习俗。“五毒鞋”鞋面上绣有毒蛇、蜈蚣、蜘蛛、蛤蟆、野猫五种动物。传说小孩穿上“五毒鞋”,可以避免这五种动物的伤害,能驱邪除病。一般是给5岁以下的婴幼儿穿。
观点:只放假不能保护端午节
“ 元宵节可以赏灯,二月二可以办龙舟赛,端午节祭屈原,中秋节能吃月饼,每个节日都该过出不一样的味儿。”临清市民小王抱怨,现在的传统节日过得“没个性”,就剩下旅游、探亲,买东西、送礼物。
2008年,国家出台规定将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定为国家法定假日。东昌府区文体局副局长李绍亭认为,传统节日不但需要制度的保护,更需要民间化、大众化的传承。因为用有限的手段、硬性的节假日制度去保护博大精深的文化,无疑是杯水车薪。
聊城也曾在端午节举行过龙舟比赛。李绍亭觉得赛龙舟、吃粽子只是渲染节日气氛,在传承节日上还远远不够。临清民俗爱好者刘英顺也认为,营造节日氛围,宣传节日文化只是低层面的东西。让市民了解和挖掘传统节日背后的人文内涵,才是对传统节日的保护。
- 上一篇:儿童童装童鞋质量达标率仅有六成多
- 下一篇:专家称雪地靴弓太软 儿童不宜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