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滚动快讯 > 新一代鞋厂工人的生存与梦想

新一代鞋厂工人的生存与梦想

2010-03-25 10:33:57 来源:福建日报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cn/

  中国鞋网03月25日讯,近期,一场席卷东南沿海的“缺工潮”引发的对新一代(80后、90后)农民工前所未有的关注。而有关这一群体与上一代农民工生活、工作方式的悬殊差异,也引发了一场蔓延网络与传统媒体的大讨论。

  在福建省制造业重地泉州,汇聚了全省最大的一个农民工群体,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总数超过200万人,其中超过65%属于80后和90后新一代农民工。连日来,记者走进这个备受关注的群体,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真实的生活。

  频繁跳槽

  3月13日,星期六,泉州北峰工业区。

  为了“抢工”,一大早,工业区的许多工厂就在马路边摆起了招工“长龙”。一家工艺品生产企业的人力主管马林湖告诉记者,节后公司员工返岗率不到40%,公司管理层正在想方设法招工。眼下用工潮正在蔓延,附近各个工厂都在摆摊招人,这种现象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周末更加严重。

  马林湖说,在公司的员工队伍中,80后、90后一代占到75%。“这些新一代打工族,工作状态很不稳定,往往说走就走,有时连工资都还没领完,就不见人影了。”马林湖无奈地说。

  在招工“长龙”前,一位打扮入时的年轻小伙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记者盘问后得知,小伙子名叫张雷林,23岁,来泉州务工已有三年。他说,去年在南安市一家童鞋厂做制鞋工,月工资1300元左右,春节前领完最后一笔工资后,就没打算回去了。

  张雷林对之前的制鞋工作待遇很不满意。他算了一笔生活账:每月房租200元、电话费100元、伙食500元、日常杂务开销300元,一个月下来所剩无几,一到过年回家就更加身无分文了。“我这几天都在这里转悠,想找一家能免费提供住宿、薪水又高一些的工厂。”张雷林说。

  张的经历在新近出来打工一两年的农民工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记者采访了多位新一代农民工后发现,这些出来打工时间不长的年轻人,薪水不高,工作技能尚不娴熟,多为一线普通操作工,因工资待遇偏低,往往选择频繁跳槽,游离在多个工厂之间,过着“混一天是一天”的日子。

  而一些熟练的技术工,在缺工大背景下,也在纷纷选择跳槽。3月10日,在晋江陈埭镇中国鞋都人才招聘市场,湖南怀化籍的80后农民工林多福仔细阅读着招聘栏上的各种招工信息。半个小时后,他选择了安踏、特步几个大型企业进行面试。当天,在谈好薪酬等各项待遇后,他最终与安踏公司达成求职意向。林多福告诉记者,他之前在陈埭镇一家中等规模的运动鞋企业做制鞋工已有四年多了,积累比较丰富的操作经验,所以才能成功跳槽到安踏公司。“公司免费提供公寓,工资待遇还提高了不少。”林多福高兴地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缺工潮,相当一部分新一代农民工抓住机会跳槽,工资跟着水涨船高,尤其是熟练工,薪水涨幅比较大。那些实力较强、工作环境好的企业,往往被打工者“相中”,而一些用工环境不好的小厂,新一代农民工往往选择“用脚投票”。

  比“饭碗”更重要的 

    3月12日,在泉州市劳动力服务中心,记者见到受聘于市区一家酒店做服务员的刘晓美。她告诉记者,之前她在一家服装厂工作了一年半,虽说工资不低,但还是想换个环境。“工厂的工作太辛苦了,有时候累得腰都伸不直,而酒店服务员的工作虽然薪酬比服装厂低200元,但工作轻松了很多,空闲时间也多一些。”刘晓美道出跳槽初衷。 

    针对新一代农民工频繁跳槽现象,石狮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廖闽欣说,泉州的产业以传统纺织服装、鞋帽、石材等劳动密集型为主,需要大量的一线劳动力。而新一代农民工,吃苦耐劳的精神明显不如上一代,这些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从事工厂一线的工作,相比之下,他们更青睐酒店、餐饮等工作环境更好、更轻松的服务业。 

    “上个月去福州,这个月去厦门,下个月又可能到泉州”这是老一代打工者李力华对儿子李小勇的评价。李力华来自江西九江,在惠安县惠南工业区一带工作已有8个年头。他告诉记者,他们这一代人进城打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尽可能地多挣钱,然后把钱寄回家,让在农村的家人生活好一些。多存些钱,等到老了的时候,回到农村舒服地养老。 

    但年轻一代的儿子李小勇却不满足于此。在李小勇看来,进城打工,挣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技术和寻找发展空间。“我希望我的薪水不是简单地停留在1000多元的水平上,我想在技能和管理方面有所作为。”李小勇充满信心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如果岗位有发展前途,即使从学徒做起,我也愿意。”李小勇说。 

    在泉州市技工学校,前来报名学习汽配制作技术的小伙子张瑞强告诉记者,之前他在泉州鲤城区一家机械厂工作两年,表现不错。但春节过后,他辞掉了这份工作,决定到技校学习汽配制作技术。张瑞强满怀信心地打算:“如果有了一技之长,走到哪里都不愁薪水问题。” 

    据泉州市技工学校负责人介绍,今年,像张瑞强这样有工作经验,却选择回校学技术的新一代农民工越来越多。“他们工作后知道社会缺什么、工厂缺什么,回校后学习就更有针对性。”该负责人说。

  现在,新一代的农民工,考虑问题更长远,他们有了“充电”的需要,也舍得在培训方面花钱。

  希望扎根城市

  3月1日,晚饭过后,在石狮凤里街道一家童装公司打工的小伙子林生辉约上工友吴晓辉、赖世名等6人,前往石狮影剧院观看热映电影《阿凡达》。“看电影、进网吧上网、到附近球场踢球……现在我们的业余生活还是比较丰富。”19岁的林生辉高兴地对记者说。

  像林生辉这样的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正成为泉州外来工的主力军。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是,这些年轻人几乎每个人都怀揣着“城市梦”。喜欢时髦、讲究品质、有情感需求……他们的许多需求与城市青年相差无几。

  “宁愿在泉州捡垃圾,我也不愿意回家种地。”来自泰宁县的80后农民工小洪对记者说,他的老家在泰宁县偏僻乡村,“村里多为山地,耕地比较少。村里许多人都外出打工,即便我回家就业,也见不到多少人了,不好玩。”他说。

  “我已经在外面打工4年了,工作和生活方式,和泉州这边的城里人没有什么区别了。我已经很难接受再回到农村去了,但呆在泉州,未来的生活会怎样,我也不敢想太远。”小洪有些迷茫地说。

  “这家公司为员工缴纳‘三险’么?”这是新一代农民工求职时向黄润生常问的一句话。黄润生是泉州市劳动力就业中心就业科科长,他告诉记者,新一代农民工与老一代相比,维权意识更强了,他们中的许多人希望融入泉州,扎根泉州,因此对“三险”提出了要求,以便将来老有所养、医有所治。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多数年轻一代,尤其是85后的农民工,他们对乡村普遍缺乏归宿感,很想融入城市,但收入又不高,往往难以在城市里扎根。他们,正成为徘徊在城乡之间的一个“夹心层”。

  不久前,带领招工团到湖北、湖南等地招工的泉州市总工会副主席张惠评对记者说,新一代农民工,不仅仅是出来赚钱,他们出来打工还有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更有扎根沿海的打算。应聘时,他们经常问起“工厂附近有网吧么?有图书馆么?你们那边能落户么?”之类的一些问题。

  据了解,为了让更多农民工融入泉州,泉州市先后出台《泉州市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外来员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等,让外来务工人员享受求职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权益维护、安居落户等方面的待遇。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