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业出口回暖,建立贸易壁垒预警刻不容缓
鞋企出口形势回暖 贸易壁垒仍需谨慎
中国鞋网03月17日讯,据了解,2009年1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实现2430.2亿美元,同比增长32.7%,其中出口1307.3亿美元,创出历史第四高位,同比增长17.7%,环比增长15%。为14个月来首次正增长。这份数据为我国去年一整年的进出口发展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这种积极向上的势头也将在今年继续保持。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3.2%,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有关专家认为,出口继续转暖可以期待。在经历长达一年多的疲软之后,中国外贸进出口在去年年底强劲反弹。
从2010年1月份的PMI来看,在20个行业中,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服装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等14个行业高于50%,其中有5个行业超过60%。从产品类型来看,原材料与能源类企业低于50%,中间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高于50%,尤以生活消费品类企业为最高,接近58%。由此可见,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日趋稳定,新出口订单指数逐渐上升,我国对外出口持续好转,包括鞋类产品在内的各种生活消费品的出口更是迅速增长,中国出口行业打响了2010年的第一炮。
面对着前景一片大好的出口形势,各大企业在努力寻求市场机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贸易壁垒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无可比拟优势的中国鞋企来说,大规模快速地占领出口国市场,势必会引起当地企业和政府组织的不满和排挤,渐渐滋生贸易保护主义,随之而来的种种贸易保护手段就成为了中国鞋企加快发展脚步的最大阻力。无论是欧盟实施的反倾销举措,还是巴西征收的高额税率,这些国家企业在凭空捏造“证据”的包庇下,肆无忌惮地对中国鞋企大挥贸易保护主义的棍棒,显然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虽然表面上这样做可以暂时保住企业的利益,但久而久之这种毫无事实依据的保护行为终将被制止,并受到强烈的谴责,而本土的市场也会因为失去良性的竞争而损害到消费者的权益,使整个行业停滞不前。另一方面,中国鞋企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利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放人不顾只会增加那些操纵者的嚣张气焰,但关键还是要以提升自身的竞争综合实力为主,这样才会让贸易保护手段无从下手。
联合政府组织 建立预警机制
在贸易摩擦的较量中,企业孤军奋战的胜算是微乎其微的。中国鞋企应该总结经验教训,与行业同类企业抱团作战,将有生力量集中起来,并积极联合政府以及相关组织,在国际贸易争端中形成自己的声音,在多方的共同配合下增强法律的抗辩力度。中国鞋企要关注国际贸易的各类资讯,重视市场的突变状况,了解相关的法律政策,建立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中国鞋网)以合理的规避措施防止贸易保护主义的攻击,并在政府组织的帮助下积极应诉,避免或者降低损失。而政府也要以强大的国家地位作后盾,力争改进世贸组织有关规则,抵抗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消除、改进其中不公平、不明晰的条款,为企业赢得相对宽松的国际贸易环境,并进一步完善应对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机制以及技术性壁垒的法律法规。
提升品牌实力 强化自主创新
中国鞋企之所以会遭遇贸易壁垒,归根到底还是由于价格上的优势。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手段的出现,鞋企也应该意识到转型的必要。只有将价格的优势上升到品牌的优势,才能帮助中国鞋企脱离这片“苦海”,取得质的飞跃。因此,中国鞋企有必要创建自主的品牌,并以目标市场的需求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充分利用优秀的人才团队为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等活动提供保障,以精挑细选的设计材料、现代先进的技术设备制造出能够获得消费者满意的优质产品,并强化创新的思维理念,研发与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不仅如此,有实力的鞋企还可以选择潜力巨大的国外市场投资设厂、建立营销渠道,采取各种措施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只有品牌强大了,中国鞋企才会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和市场地位,而这样才能有效的应对贸易壁垒的设置。
如今,在出口形势回暖的背景下,中国在力争上游之时,对于贸易壁垒也千万不可掉以轻心,除了与政府组织合作以最大程度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用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追求企业的科技创新,以品牌的力量突破贸易壁垒的重围,不断向价值链的上游努力迈进!(文章来源:中国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