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拉达事件透析鞋企的品牌塑造
中国鞋网03月17日讯,1913年,普拉达Prada品牌由Mario•Prada(马里奥•普拉达)创立。今天,普拉达Prada品牌依然在意大利上层社会拥有极高的声誉与名望,更直接荣升为世界级的奢侈品牌。Prada号称,所有Prada集团麾下的产品的加工生产都是由意大利Tuscany地区的PradaSpa管辖,这地区被公认为拥有最高端的皮具和鞋类生产工艺和技术。
然而,集团却陷入了争议中。起因就是Prada通过中国厂家代工产品并为摆脱中国制造与品牌形象不一致而在产品上改标“Made in Italy”。Prada中国总部—普拉达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公关部相关负责人断然否认在国内有生产线。“我们在中国没有任何生产线,你可以看到,我们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标了Made in Italy,都是纯正的意大利工艺和技术。”然而,英国《金融时报》特约撰稿人、时尚界人士EchoGu却一语道破,Prada前两年在中国找到了技术符合要求的工厂,便在中国生产。迫于“Made in China”的廉价形象,他们的CEO提出,应该取消产地标签,一律改为“Made by Prada”。
作为普拉达Prada品牌,一直宣称的是产品的加工生产都是由意大利Tuscany地区的Prada Spa管辖,对于在中国有代工厂的事情,一直采取隐瞒的态度。在被媒体揭露后,普拉达Prada也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厂,金融风暴后世界许多奢侈品牌为缩减成本,纷纷将生产重心移向中国。中国有娴熟的技术工人,而且工资仅相当于欧美工人的二十分之一甚至更少,但是也由于原材料的廉价,人工的廉价构成了世界对中国代工企业深深地廉价印象。(中国鞋网)也就造就了“Made in China”的廉价形象。
普拉达Prada不承认“Made in China”,无非也是迫于“Made in China”的廉价形象。既然,他们选择中国厂家来进行加工就说明厂家是具备这个实力的,这些奢侈品牌厂家是认可中国的技术的。作为“Made in China”出口量最大的鞋类产品来说,怎样才能摆脱其廉价的形象呢?
首先,鞋企应在完善产品的品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在创国际品牌及扩大国际知名度上下功夫。有实力的企业应提高品牌意识,创立自己的品牌。同时可考虑收购国外制鞋厂或品牌,通过品牌共享和引进先进的管理体制,实现国内外优势互补。如李宁相继收购了红双喜和LOTTO在中国的特许经营权。
其次,以“个性化、时尚化”为品牌内涵的变革。曾经只为国际知名品牌提供代工及加工服务,以“Made in China”为本的多数鞋企无需担心设计、创意能力,躺在OEM的温床上衣食无忧。然而,金融危机的冲击彻底让这些鞋企吃尽了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苦头。在国际市场屡遭排挤的中国鞋业对行业的发展未来开始了反思,许多鞋企开始重视技术创新、自主品牌建设等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关键环节,藉此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在国际市场竞争的话语权。
再次,市场营销模式的变化。品牌化、个性化、快捷化和人性化服务的终端连锁店的崛起已不容忽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品的地位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多地被赋予了品质、品位、个性等精神层面的内涵,鞋企应构建强大的技术创新、时尚创意能力和先进的信息化平台、高效的供应链,实现了创意、研发、打样、成品、投产的敏捷式运营,实现产品的即时更新。(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