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履原制造商美克国际新股预览
中国鞋网1月29日讯,美克国际(953.HK)原本为鞋履原设备制造商,于2003年开始设立自有品牌。业务焦点转移后,预期该公司不但会因内需迅速增长而受惠,同时可降低出口业务构成的高成本及汇兑风险。
中国的运动产品行业极为分散,行外企业难以打入市场。美克国际的市场占有率仅为0.7%,而且需面对国内外历史悠久品牌的竞争。
该公司将把大部份的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投放于分销网络扩展及品牌知名度的推广上。
该股的建议招股价上限相当于09年度预计市盈率的十四倍,较行业平均水平低逾20%。但该公司的品牌业务仍在起步阶段,在内地市场仅占极小的比重。其盈利水平亦逊于同业。因此,该股估值偏低亦属合理。
公司背景
美克国际设计、开发、生产、推广及分销休闲运动服产品,包括鞋履(占2008年销售的74%)、服装(24%)及饰品(2%)。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08年的鞋履销售计算,美克国际在国内的品牌运动鞋履行业排名第十;按2006年至2008年的服装销售年复合增长率计算则为第三大增长迅速品牌。
该公司原本为国内的鞋底生产企业,其后开展出口销售业务,包括原设计制造及原设备制造。于2003年,该公司开始在中国销售品牌产品,有关业务于其后年度迅速增长,在总销售占据的比重,由2006年的27%增至于2009年首九个月的79%。
于2009年首九个月,该公司自行生产所有鞋履产品及24%的服装产品,其余则外判予第三方制造。该公司以分销业务模式经营(占2008年销售的96.5%),旗下分销商在国内二十二个省份直接或间接经营一千三百一十八家美克门店。该公司亦透过福建省的四家自有美克门店销售品牌产品。
投资有利因素
焦点转移至品牌产品:美克国际于2003年开展自有品牌产品鞋履及服装业务。品牌产品增长迅速,在收入占据的比重,由2006年的27%,激增至2009年首九个月的79%。由于中国致力推动内销的增长,加上出口业务涉及较高的成本及汇兑风险,该公司转移业务焦点有助提高其盈利。
成功建立品牌形象:虽然美克国际于2003年才开展品牌产品业务,但按鞋履销售计算,已跻身国内十大品牌运动鞋履制造商;按2006年至2008年406%的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计算,亦成为第三大增长迅速的服装品牌。该公司的销售及分销成本仅占收入的8%(香港上市运动服企业平均为17%),但碍于经营历史较短,其在国内仅占据0.7%的市场份额。
产品平均售价偏低:该公司专注二、三线城市,那些地区的客户看重的是产品价格的高低,品牌价值或时尚潮流反属其次。于2009年首九个月,该公司鞋履及服装业务的预计平均售价为43人民币(假设其于期内售出所有产品),低于特步国际(4.9,0.04,0.82%,经济通实时行情)(1368.HK)的每双80人民币及每件46人民币,及361度(1361.HK)的每双71人民币及每件50人民币。该公司采用的集成生产模式容许其更有效管理成本,因而在偏低的平均售价水平下仍能获利。
主要投资关注点
分销商带来96.5%的销售贡献:美克国际仅设有四家自有美克门店,全部设于福建省。该公司于2006年才开始经营分销业务,经验尚浅,因而需承受较高的营运风险。
依赖分销商监管零售商及扩展零售网络:美克国际品牌产品透过二十三家分销商出售,这批分销商现正管理一千三百十八家门店,当中的四百二十五家为直接经营,其余的八百九十三家门店,则透过与第三方零售商订立合约营运。碍于第三方零售商与美克国际并无直接关系,令其难以妥善管理旗下门店。
中国的运动服市场极为分散,有近百个活跃品牌:美克国际同时要面对国内外品牌的竞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美克国际按2008年收入计占据0.7%的市场份额,远低于其他香港上市同业的水平(排名第十者占据2.5%的份额)。但该公司的鞋履业务规模较大,按2008年的收入计在国内排名第十,市场占有率为1.7%。
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用途
按建议招股价中位数每股1.32港元计算,是次首次公开发售的所得款项净额预计为3.022亿港元(假设超额配股权并无获行使)。
9,190万港元(30.4%)用于扩展服装产品的产能;
9,220万(30.5%)用于扩展及改善分销网络的覆盖率,并向旗下门店提供标准宣传资料及陈设设备,以补贴门店的革新成本;
7,190万港元(23.8%)用于筹备贸易展览及品牌推广、赞助运动联赛及赛事、进行媒体广告宣传及市场推广活动,以及聘请名人担任代言人;
2,420万港元(8%)用于提高研发能力;
余下2,200万港元(7.3%)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于2009年首九个月,美克国际的鞋履年产能为九百五十万双。有关产能水平应足以应付所需,因为该公司自行制造所有鞋履的厂房使用率仅为60%。该公司旗下新服装生产厂房已于2008年投产,年产能为六十万件。其亦有制造服装,占产量的比率为24%,厂房使用率达85%。
按2006年至2008年406%的年复合增长率计算,该公司为国内第三大增长迅速的运动服装品牌,销售前景乐观。其亦计划提升成本及品质控制质素,因而将于2011年把服装年产能提升至五百八十万件,以应付预期的销售增长。在产能扩展后,该公司的固定资产净额将增60%至2.32亿人民币。
是次首次公开发售所得的其中1.64亿港元(占2008年销售近40%;如净利润率于2008年至2009年保持稳定,占2009年预计销售的22%),主要用于销售及分销用途。于2006年至2008年,该公司每年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仅占销售的5-8%,虽然远低于行业平均的17%,但鉴于其于2003年才成立,有关比重已足够应付所需。一般而言,品牌产品(特别是市场极为分散的运动产品)主要会以销售及分销成本争取市场占有率,美克国际投放大额资金在销售及分销上,反映其透过投入更多资源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策略与其他品牌企业一致。
估值
按建议招股价上限价计算,该股09年度的预计市盈率为十四倍,较香港上市同业平均低逾20%。
美克国际原本为原设备制造商及原设计制造商,自于2003年设立美克品牌后,便把业务焦点转向自有品牌产品业务。但目前出口仍占该公司销售逾20%,出口的利润率低于品牌产品业务,因而拖低了该公司的整体利润率。由于其品牌业务仍在起步阶段,为在竞争对手众多的市场中争取市场占有率,该公司把售价定于偏低的水平,令其平均售价低于同业。此举会令利润率受压,但随著日后品牌形象越趋成熟及知名度提高,其盈利水平可能会上升,但此情况可能要待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
该公司的平均股东资金回报率由2006年的42%跌至2008年的28%,低于同业平均的38%,这主要因为其把业务焦点由原设备制造转向品牌产品所致。在现阶段,该公司的销售及盈利现时尚未稳定。在上市后,平均股东资金回报将摊薄至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