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帮扶制鞋业等企业温暖人心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省经济社会带来冲击。如何解决当前务工人员返乡潮所引发的一系列难题,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当务之急。为此,永新县与返乡务工人员同呼吸、共命运,帮助他们解困渡难关。请看——
新年临近,记者驱车来到永新县采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批外出打工人员纷纷从沿海返乡。尽管气候寒气逼人,但他们在家乡却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现场直击】“你们返乡务工,我们真诚帮助。”12月26日,在永新县城的三湾广场、中心广场等公共场所,返乡务工人员招聘活动正在举行。县劳动保障部门、工商部门、工业园区、企业工作人员正热情地接待前来报名和咨询的返乡务工人员。记者了解到,这样的招聘活动从3月以来,不分节假日天天举办,为的就是方便该县的返乡务工人员能及时在当地实现就业。“我昨天从浙江回家,今天就在这里找到了对口的新岗位,明天去工业园区上班了,真是太高兴啦。”永新县怀忠镇厚溪村刘丰金笑逐颜开地告诉记者。
【新闻背景】受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永新这个每年10多万人外出打工的劳务输出大县,近两个月就有8296人返乡。该县深刻认清形势,健全返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从容应对“返乡潮”。该县成立了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工作的协调、督促、落实。各乡镇定期在劳动力转移就业集中地或利用节日务工人员返乡之机举办同乡会、座谈会、项目推介会等,向在外农民工通报家乡建设情况,发布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等相关信息,了解在外农民工返乡创业意向。同时,积极组织开展返乡农民工岗前引导性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做好服务于该县主导产业发展的转移培训工作;对返乡创业的重点人才,委托大专院校进行定向培训,提高其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挑选并组织一批有资金、懂技术、会管理、立志创业的优秀返乡农民工到省内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学习锻炼,帮助他们拓展返乡创业的思路。
【启示】解决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问题,不仅事关返乡农民工个人和家庭的生计,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永新县见事早、行动快、组织得力,健全返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努力营造政府、企业、社会各界支持返乡就业、帮扶创业的良好氛围,坚定他们的就业创业信心。这些做法,值得借鉴。
政策帮扶温暖人心
【现场直击】灯光通明,四周墙上安放的浴霸照明灯使得永新县信峰鞋厂生产车间里格外暖和,90多名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工作着。龙源口镇农民朱小忠一边忙碌着,一边告诉记者:“1995年我就在广州的鞋厂做事,干了13年,今年上半年鞋厂倒闭了,几个月没找到工作。11月7日,我和同厂的8个永新老乡回到家里,没想到我们都在这里找到了事做。这里月均工资900多元,多的可拿到1900元。在家乡做事,又可以照顾家里,真好。”鞋厂老板、41岁的谢信南是该县沙市人,也是在广东鞋业打拼10多年的高级主管。由于外面的严峻环境及家乡的优惠政策,他毅然于今年3月带着妻子回到家乡,投资100多万元创办了这家企业。他告诉记者,他的产品全部通过贸易公司出口南非,订单没问题。而同类企业“井冈鞋业”的130名员工,几乎都是返乡的熟练工。企业负责人孙为仁说:“有县里的大力支持,坚持下去,会渡过这个难关的。”
【新闻背景】该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返乡就业创业扶持力度,鼓励现有工业企业尽最大努力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凡新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超过100人的,政府给予奖励,多吸纳多奖励。同时,为原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供小额贷款,鑫阳光制革、赣粤恒兴、华茂木业等企业已获取担保贷款各200万元,新吸收返乡农民工213人。今年下半年,园区内企业新吸收返乡农民工841人。
扶持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可视投资规模大小酌情减免工商注册登记费。各金融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优先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贷款期限在两年的基础上再延长1年,授信额度从50万元提高至200万元,县财政对其贷款利息在就业贴息补贴55%的基础上,再给予20%的补贴。对于从事农村个体经济活动的返乡农民工,办理个体工商户等营业执照时免收注册登记费;对返乡农民工创办的符合农业产业化贴息条件的企业,优先给予贴息;在边远山区创办企业、符合扶贫贷款贴息条件的,优先给予扶贫项目贷款贴息;对返乡农民工个人就业贷款,采取全额贴息。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围绕“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利用他们在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开发生产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加快形成“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集群”的发展格局,目前从事种植、养殖人数达1053人。引导返乡农民工在商贸、运输、餐饮、旅游、娱乐等领域发展个体私营企业,着力发展文化产业、现代物流、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现已有290人实现自主创业。
【启示】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在困难的关头,越要做到头脑清醒,应对的举措要对路得力,才能使我们在这场应对返乡潮的战役中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扶返乡农民工就业的最佳途径,是引导他们在当地就业或创业。永新县出台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易操作的积极政策,加大返乡就业创业扶持力度,让返乡务工人员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实惠。
搭建返乡创业新舞台
【现场直击】彩旗迎风飘扬,推土机声声轰鸣,6栋主体厂房、6栋员工宿舍楼主体框架拔地而起。12月25日,记者在永新县返乡创业园建设现场看到一派火热的场景,园区“六通一平”正在加紧进行。投资3000多万元的江西翔龙皮具有限公司已完成两层厂房2000平方米、两层宿舍440平方米以及围墙、门岗建设。华富数码、伟彦电子等其他4个新建企业的厂房和宿舍楼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在江西翔龙皮具有限公司技术培训中心,第二批100多名在本地新招收的工人正在厂房里接受皮具制作培训,培训结束后立马可在该厂上岗。
【新闻背景】返乡务工人员就业创业除了要好的软环境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经营舞台。永新从1990年始,每年有10多万人在外务工,通过近20年的打拼,有5万余名永新人在鞋帽、皮革、机电、五金等行业成功创业。通过认真调查研究,该县于年初着手建设占地1300亩的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园,采取“引凤筑巢”与“筑巢引凤”相结合的方式,为有创业条件的返乡人士筑好“巢”。他们着力推进返乡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把返乡创业园当做中小企业孵化区,推动企业向规模化发展;并制定优惠办法,在税费减免、资金信贷、土地安置、子女就学、用电用水等方面与外商享受同等待遇。在园区新购土地建厂房的,可由帮扶单位先行垫付一半土地出让金;待企业创税后,再在县财政给予的奖励资金中扣还。在土地出让及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契税、建筑营业税,一律先征后奖。同时,降低企业纳税奖励门槛,加大返还力度。企业年纳增值税20万元以上的,在地方所得部分中奖励40%;年纳增值税50万元以上的,在地方所得部分中奖励50%。此举吸引了在外打工的龙江华、潘彦宇、刘新华等28位返乡创业人士落户返乡创业园,创建江西翔龙皮具有限公司、江西伟彦电子有限公司、华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投产后可解决2000多返乡农民工就业。
【启示】扶持返乡务工人员就业创业,如何营造更具优势的载体,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永新县搭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园,为在外“受寒”的企业和个人及有创业条件的返乡人士回乡创业构筑“暖巢”。此举既较好地解决了返乡务工人员回乡就业的实际问题,又破解了当前招商难的问题。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一定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处处先人一步,时时力争上游,才能在困境中闯关,在危机中突出重围。
- 上一篇:网站聘请当红明星,目的究竟为哪般?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