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用鞋品 全球最高贵三大鞋履
著名制鞋大师Christian Louboutin曾表示,一个爱美的女孩至少应该拥有七双鞋子,就像七宗罪:一双找乐子,一双来调情,一双工作时穿,一双度假用,一双用于春宵时刻,一双从未穿过的和一双你不喜欢的。拥有一双不喜欢的鞋子,可以提醒自己不用时刻完美着装。
童话中的水晶鞋成全了灰姑娘的爱情传说,从此在每一个女人心中都留下了一个关于麻雀变凤凰的美丽梦想。在现实中,也有这样的设计师,他们用自己的一份天赋、一双巧手,制造出了一双双精美绝伦的高跟鞋,帮无数女人圆梦。张扬的Christian Louboutin、优雅的Manolo Blahnik、沉稳的Jimmy Choo,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制作的鞋子令无数女人疯狂,他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扩大了独立制鞋设计师的名气,堪称生活在当下的当代最著名的制鞋大师。
Christian Louboutin 最爱足下那一抹红
从约旦王后到好莱坞明星,从皇室贵族到时尚潮人,所有的女人都在为拥有一双“红舞鞋”而疯狂!踩在脚下的那一抹红,勾引着男人的视线,女人的欲望,让Christian Louboutin红透二十年。
Christian Louboutin1963年出生于巴黎的一个工人家庭,现在所有的辉煌始于孩提时的特殊经历。有一次他路过巴黎的Oceanic Art博物馆,在门前看到了一副显著的图标,一个锥形高跟鞋被两行粗线划掉,告诫参观的女性“善待”展馆里面的雕花木地板。看着那双漂亮的高跟鞋,13岁的他痴迷了,仿佛第一次发现鞋子原来也能如此美丽。
当时的巴黎正处于经济复苏的时期,一派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景象,Christian Louboutin抵挡不住花花世界的诱惑,经常会去巴黎当时最著名的夜总会The Palace玩乐,那时他只有14岁。在这里他认识到了什么是时尚,也让他对舞台表演和舞女的热情与日俱增,甚至为此放弃了学业,每天泡在夜总会里,一边干些杂活,一边寻求设计上的发展,而做鞋就是他的突破口。“对于那些跳舞的女孩来说,鞋子是最重要的,既要舒服,还要非常美丽、性感,能让人们一眼就注意到。我那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这些女孩都穿上我制作的,比她们脚下那双更舒适、美丽的鞋子。”
16岁时,Christian Louboutin制作了生平的第一双舞鞋,虽然到处推销,但那些舞女并不相信他,四处碰壁后,他意识到自己必须经历专业的培训。于是,1981年,在朋友的引荐下,他先是在Follies Bergeres当学徒,又在当时颇负盛名的品牌Charles Jourdan那里系统地学习制鞋技术,完善了自己在工艺上的不足。天赋+创意+自信,Christian Louboutin很快就在行业中崭露头角。不过那时他还没有创立自己品牌的想法,也不愿意加入任何集团,以自由工作者的身份先后在Chanel、YSL做个独立的制鞋匠。
1988年,Christian Louboutin被朋友说动,加入了Dior旗下专门生产鞋子的传奇公司Roger Vivier,经过大师的指点,他的制鞋技巧又飞上了一个高度,很快就家喻户晓。 羽翼渐丰的Christian Louboutin终于在1992年开创了自己的品牌,他制作的高跟鞋色彩艳丽、充满异国情调,被媒体称为“独立于主流之外的极品”,一面世就大受关注。
很多人以为那时“红鞋底”就已经是他的标志,其实不然。最开始他并没有想把鞋底抹成红色,可是每一次设计鞋子的时候,他都为Logo伤脑筋。一次,他看到女助理往脚趾上涂指甲油,大红的色泽一下子刺激了他的灵感,将正红色涂在了鞋底上,没想到,效果出奇得好,至此,令人勾魂夺魄的这抹红色就成为Christian Louboutin的标志,让他大红大紫。在采访中他曾如此形容当时的冲动:“红鞋底就像是给鞋子涂上的口红,让人不自觉想去亲吻,再加上露出的脚趾,更是性感无比。”
很快,这抹红色红遍了全球,王室贵族特别是大明星们的捧场让Christian Louboutin扬名立万,翻翻他的顾客名单:摩纳哥公主Caroline、Cameron Diaz、Nicole Kidman、Sarah Jesscia Parker、Jennifer Lopez??红鞋底仿佛有一种魔力,让细腻精致的女人心动,更令女人在男人面前展露自信和性感。 任何一个穿过他制作的鞋子的女人都会陷入一种舒适的感觉中,而他在设计中习惯用鲜明的对比表达自己的想法。细长的高跟、红色的鞋底是Christian Louboutin高跟鞋的标签,他的实验性艺术设计在皮鞋制造领域也是绝无仅有的。
如今,Christian Louboutin品牌的高跟鞋售价都在500美元以上,顾客依然络绎不绝,Tom Cruise甚至为他一岁半的女儿定制了一双,价格高达3000美元,红鞋底的魅力可见一斑。 作为当代著名的制鞋设计大师之一,Christian Louboutin无疑是曝光率最高的,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各类Party上。他用一种高调、张扬的态度,改变了传统鞋履设计师崇尚的内敛,能够在短短时间内迅速扬名国际,他个人的“推销”魅力功不可没。他设计的鞋子也许不是世界上最舒服的,但一定是最独特的。少年时那段在夜总会的经历也影响了他整个设计风格,Christian Louboutin的鞋子最喜欢用各种艳丽的色彩,特别是露趾款式深得他的青睐,配合上鞋底那抹标志的红色,用高跟鞋表现了女人最性感、摇曳的一面。难怪那么多明星甚至愿意免费为他代言,在红地毯上秀出独属于Christian Louboutin的风采。
Manolo Blahnik 高跟鞋中的贵族
刚刚获得英国CBE勋章的Manolo Blahnik是英国最著名的制鞋大师之一,而他的出身与经历也颇有几分神奇色彩。
1942年,Manolo Blahnik出生在西属加纳利群岛,家族一直在岛上经营香蕉种植园,他在家里完成了自己的初级教育。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小岛上,母亲订阅的时装杂志就是他了解时尚潮流的全部信息来源,在母亲这种“时髦生活”的影响下,他对外面的花花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和当地土著的接触中,他发现做鞋子是件非常神奇的事情,经过几个简单的工序,一块布就制成了一双鞋!小小年纪的Manolo Blahnik很快用母亲用剩的丝带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为家里的小狗做了一双狗鞋。
1965年,Manolo Blahnik进入日内瓦大学学习“文学与建筑”,很快他就发现,这个专业自己并不喜欢,一年后他就退学去了梦想中的巴黎,学习舞台设计。相较巴黎的传统与保守,伦敦当时却充满了前卫的年轻气息,巴黎学业完成后,Manolo Blahnik毅然来到伦敦,结识了很多伦敦时装圈的朋友。
1971年,他在纽约认识了当时美国版《Vogue》的主编Diana Vreeland,说起这次会面还有个小故事。 当时他带着好朋友Paloma Picasso(Tiffany的珠宝设计师,画家Picasso的女儿)的介绍信敲开了Vreeland的办公室,并向她展示了自己创作的舞台道具画像(当时他希望能成为一个剧院设计师)。没想到Vreeland却一下子注意到他的鞋子。“鞋子很紧,有点束脚,却是一双货真价实的白色麂皮鞋,非常柔软。”他回忆说。“好鞋,”Vreeland赞不绝口,“看来你是个有品位的男人,不如你去做鞋子吧。”就是这句点拨,让Manolo Blahnik29岁时半路出家,成长为了一名专业的制鞋匠。
在伦敦,时装界的朋友纷纷帮助他,给了他很多机会。 某次,在皇宫举办的Ossie Clark时装秀上,他做了两双女装鞋,一双是绒面革凉鞋,鞋带系到了膝盖上;另一双则为蓝色,全手工缝制。虽然设计新颖别致,但由于忘了内置钢针以支撑高达七寸的鞋跟,模特在台上走起来晃晃悠悠,这时他才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 于是,Manolo Blahnik在专业的制鞋厂刻苦钻研制鞋技术,从学徒做起,力求每一个步骤都尽善尽美。慢慢地,一些时装编辑和明星开始光顾他的小鞋店,1974年,Manolo Blahnik成为第一个登上英国版《Vogue》杂志封面的男性,他红了。
“以性感为主,艺术为辅,结实得可以穿一辈子”这是他从一开始就设立的目标。随着在英国时尚圈的走红,Manolo Blahnik的名字慢慢向世界扩张。20世纪70年代末,他在纽约的麦迪逊大街开设了第一家北美的门店,80年代他又与CaLVin Klein合作,扩大了自己在普通消费者层面的名气。
很多好莱坞明星都是Manolo Blahnik的忠实顾客,Madonna曾经赞誉“Manolo鞋就像Sexy一样美好而长久”;在奥斯卡的红地毯上,Manolo Blahnik也是出现最多的品牌,谋杀了无数菲林。为了报答她们的厚爱,聪明的Manolo Blahnik还想出了一个“花招”,用明星的名字为自己设计的鞋命名,比如猫王之女的Lisa Marie鞋、Sarah的Sarah Jessica鞋等,满足了她们的独占心理。
奇怪的是,虽然很少做广告,但他的名气却越来越大,在名媛和明星眼里,他品位高雅,更像个艺术家。虽然办公室设在伦敦,但30年来他一直坚持在意大利的作坊式工厂里亲手制作鞋子,虽然也有一些工人帮忙,但重要的设计、制作过程都亲力亲为,连鞋楦也是自己动手。每一季他会设计250双鞋,但只有85双投入生产,挑剔的纯手工制作,让鞋子的售价更高。现在品牌的营销等业务完全由他的妹妹负责,Manolo Blahnik坦言自己对商业一窍不通,更不想将品牌企业化,“如果成为大公司,产品就会滥竽充数,我不想造一些没有灵魂的鞋子”。
如果说在定制高跟鞋领域,Christian Louboutin以亲民和平易近人取胜,Manolo Blahnik就更像一个贵族,他的设计高雅、大方、古典,好像骨子里都透出一股高贵,在皇室中评价甚高。他制作的鞋子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舒适,即使4,5英寸的超细高跟,穿上也感觉不到对脚的束缚,这一点在业界也是数一数二的。与其他制鞋大师专注于扩张事业不同,他更像是个“独立制鞋匠”,坚持纯手工制作,拒绝在批量化、机械化趋势中“同流合污”,他还非常“唾弃”制作流行的球鞋,觉得“脏兮兮”的,在Manolo Blahnik心中,只有高跟鞋才值得自己执著一生。
Jimmy Choo 戴妃的御用鞋匠
“鞋子就是鞋子,除非它是Jimmy Choo.”这句话道出了Jimmy Choo(周仰杰)在制鞋业的地位。在他身上,凝聚着数不尽的荣光—戴妃的御用鞋匠,OBE勋爵,好莱坞明星和皇室成员更是他的忠实顾客??毫不夸张地说,懂得穿Jimmy Choo的鞋,就是女人发光发热的开始。
高跟鞋已经完全融入了他的生活、感情、血肉中,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我的鞋子是我真正的情人。”
回溯Jimmy Choo的历史,应该是从继承父亲的衣钵开始。自幼生长在马来西亚的他祖籍广东梅县。父亲周启仁是槟城数一数二的鞋匠,从小他就对制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父亲的制鞋厂做学徒。11岁时他拥有了生平第一双自己制作的皮鞋。当时的大马,做鞋是低下阶层的行业,没有前途和生活上的保障,是公认的“粗活”。
为了改变传统的观念,上世纪80年代,他来到英国,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鞋子找到Cordwainers学院的院长自荐,在这所著名的学府开始专业课程的进修。 刚入学时,Jimmy Choo连最简单的平面图都不会画,三年下来,从理论、材料、到设计,他掌握了所有的技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学位证书。如果说原来的Jimmy Choo只是一个懂得做鞋的鞋匠,毕业时他已经学会如何去表达和实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完成了从一个鞋匠向一个设计师的转变。
毕业后,Jimmy Choo来到了一家非常小的鞋厂,从鞋底、鞋面的制作,到设计、进货、销售,两年中,他熟悉了与制鞋有关的所有环节,进一步掌握了有关剪裁、设计、生产等方面的实践经验。1986年,在双亲的帮忙下,Jimmy Choo终于有能力开办自己的事业,在伦敦东部一个旧医院改建的商场里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店,品牌就是“Jimmy Choo”,专门制作高级女鞋,而且是完全的手工制作。
经过两年的惨谈经营,《Vogue》杂志的编辑发现了他的才华,将他设计的一系列梅花鞋用8页版面大篇幅介绍给读者。这次专题特写,令Jimmy Choo真正在时装界打响了名号。很多服装品牌找他合作为走秀的衣服制作鞋子,“Jimmy Choo”自此频繁地在伦敦时装周上亮相。1990年开始,他的生意走上了正轨。英国的Emma Thompson是Jimmy Choo的第一位名人顾客,从此以后,更多的歌星、影星成为了他的常客,“Jimmy Choo”变成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在Jimmy Choo的创业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贵人,其中最大的伯乐就是Diana王妃。他们结缘于一次时装发布会,设计师Tomas Starowski的助手Rachel帮戴妃量身时,问她:“何不尝试一下让Jimmy Choo帮你做鞋?”于是,Jimmy Choo被介绍到了肯辛顿宫。第一次见面,他非常紧张,说话断断续续,没想到Diana非常随和,一点架子也没有,还亲自带领他参观她的衣物,并且请他喝下午茶。首次会面,戴妃用她的诚恳与亲和力征服了Jimmy Choo,他们成为了朋友。 做为戴妃的御用鞋匠,Jimmy Choo一共为她服务了7年,制作的鞋子数量约有100双。每一次去不同的国家,Diana都会找他设计不同的鞋子,她最喜欢那种Regular Shoe,就是平底鞋,而且偏爱浅蓝色。为了纪念戴妃,现在Jimmy Choo的设计工作室,仍然以浅蓝色为主。很少有人知道,戴妃生平最后定制的一双鞋,是一双米色尖头平底布鞋,可惜她没有穿上的机会了,这双鞋也成为Jimmy Choo永远的收藏。
Jimmy Choo设计鞋子的主要哲学是优雅和舒服,他把做鞋看作一种艺术,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脚型来设计,4英寸的高跟也是他设计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在他眼中,4英寸是个平衡的高度,既可以保持美感,也不会因为太高而影响人的脚部健康。 几年前,Jimmy Choo把旗下的股份全部卖掉,专心发展位于伦敦西部海德公园旁已经经营了二十多年的“Jimmy Choo Couture”。凡是他亲手制作的鞋子,也都会打上这个标签。
这里的鞋都是纯手工定制,每一双鞋子都要花费3至4星期,要试样,要提前预约,把草图给顾客看,直到双方都满意才会正式制作。每做完一双鞋,他都会让一位女士先试穿,如果有问题,马上修改,而这种认真与诚意打动了每一位顾客。 与其他成名的鞋履设计师不同,Jimmy Choo还有个特殊的身份——老师。“教育”这个词一直是他非常重视的,对于手艺他绝不藏私,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告诉所有的年轻z人,也带了很多学生,台湾、日本、新加坡世界各地都有。
平时Jimmy Choo会到世界各地讲学,不仅在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担任教授,也会为马来西亚设计领域杰出的人才穿针引线,寻找赴海外求学的机会。在处处讲究利益的今天,Jimmy Choo的这份心意难能可贵,为他在业界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先做好人,再做好鞋,这也是大家尊称他为制鞋业殿堂级设计大师的重要原因吧。
- 上一篇:四川皮革企业积极自救恢复重建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