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网-经营管理】"小工厂"如何做成"大企业"?
支招一:
看了这个案例,首先想对王某说一句:你别着急。为什么不急?因为大多数人面对你的难题都没招。大多数人都没办法的事,就不应该急了。这说明你的对手,跟你同样没有办法。
此时,当你真正明白了,天下谁也帮不了你,解决这个难题的钥匙只能在你手中。既然如此,就需要慢慢琢磨。想问几个问题:
1、你的竞争对手都是本地的吗?
2、你的产品是不是针对低收入人群?
3、过去几年这个行业的生意是上升还是下降?
4、这个行业会不会死?
把以上几个问题琢磨透,才能对症下药。
支招二:
开了很多年的工厂,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这个工厂基本上是以销定产,而获得订单的能力就在王某自己身上。一年能够接到多少订单基本上是可以预判到的,那么王某应该对自己的订单做一下分析,尽量做到订单均衡化。
忙的时候少接点,淡的时候多接点,根据这样的情况设定工厂的岗位,让工人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这样可以极快地培训出一批熟练工人,做到优胜劣汰。随着效率的提高,你的成本就会降低。
一句话,须让工厂必的工人有活干。有干不完的活,他们自然就会稳定,效率就会持续提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还不如凭自己的营销能力找其他的工厂帮你生产,我想一定会有效率高成本低的工厂找不到订单的!
支招三:
如果我是这个企业的老板,肯定会往产品上发力,亲自主持开发一款主打的产品,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和别人不一样。
我现在越来越体会到,国内太多企业的太多产品,基本上就是工业级的,就是能用的水平,但是这种产品的市场从趋势上看是越来越小了。但是国外的产品,那是艺术级的,关键是以后的趋势就是这样。
从工业级到艺术级太难了。哪怕是一个很小的细节,都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心血;哪怕是增加一个满意的包装,都不知道要额外增加多少成本。但是,无论如何,这个台阶必须迈上去。
支招四:
招工难,首先要看工资能发多少。要是一般工厂工资够花,相信很少有人会去富士康;工资靠的还是销路,销路好了自然能发出工资。
用工难,这不一定是真的。人都是有感情的,海底捞的员工幸福感很高,除了工资和住宿条件,更多的还是要相互关怀。
销售难,在销路和资金流上。案例没有说厂子是如何经营和销售的,相信销路可能比较单一,或者说,商业模式上没有增长点。服装怎么卖?除了产品质量要靠谱,在设计上也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意思是好产品是用户说的,不是自己琢磨的。资金层面,可以考虑现有的一些小资金量的金融模式。
最后,个人感觉挣扎在生存边缘的企业,虽说自身素质决定了发展前景,但不一定高学历就是高素质,更多的还是靠眼界和愿景。最好别有企业家心态,稍微降低点,做一个手工艺人就好了。
支招五:
应收款账期长,利润低,这是这个行业一贯的做法导致的结果,很难改变,除非你的产品很牛,供不应求,可以先款后货,但很明显,王某是做不到的。
工厂经营这么多年,到今天的现状,王某有反思过吗?知道同行中哪家是做得特别牛的,它们为何这么牛吗?如果知道行业中确实有人做得最好,你是否会安慰自己说“人家是财大气粗的大公司,我没有资格和能力学它们的做法”?
你不改变,就只能倒闭!大家都在说,公司要良性发展,要赚钱,就要开源节流。
你想过增加销售通路的问题吗?
想过让行业中存在的淡旺季,在你这边今后都是平稳的,或者都是旺季吗?比如,跳出行业中常规的销售渠道,除了与服装店、批发商合作,还可以试试与企业合作,比如定制企业的员工制服等。
你可以结合公司运营情况,看看能否拓展原来单一的产品和销售。如果还是跟大部分同行一样继续走低端路线,走常规销售路线,公司再煎熬几年也是今天的模样,关门倒闭是时间问题。
节流也要深思:
每年每月的各种费用中,采购成本、营销成本、人力成本、资金借贷成本等方面,哪些是可以削减的,哪些是可以完全取消的,削减后可以省下多少钱?
支招六:
这位朋友是我的同行,我们04年办厂,自己有外贸公司、订单稳定,去年员工150个左右,年初50多人,现在员工也只有30多人,也面临着和王某相同的问题和纠结。为此,我们搞了职工宿舍、接通网络、电视、安装空调、开设职工文化活动中心,采取了很多办法,但结果还是不尽人意,估计下周职工肯定要少于20个了。我想谈两点想法和你共同探讨。
1、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门槛低、附加值不高,我们认为传统的OEM服装加工已经很难生存,为此我们去年就注册了品牌,目前正在款式设计、收集、营销策划中,当然包括电子商务的平台的探索,能否走出一条路还是未知数,我想做一些尝试总是好的。
2、提高现有职工的福利和待遇,包括前面提到的福利,虽然收效甚微,但我们认为这是“战国特殊时期”,只要自己企业经营得好,善待员工,这个临界点总会过去。所以我们还会继续坚持我们的福利改善计划。(中国鞋网-全球专业的中文鞋类加盟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