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网-物流管理】当“自建物流”加快电商脚步的时候,亚马逊中国赶超了上来,因为它更懂得平衡自己的“轻”与“重”。
“亚马逊将保证它是个轻公司。”亚马逊中国总裁王汉华在讲这句话的时候,正值该公司第11个运营中心在天津成立,17万平方米的面积将使亚马逊成为国内最大的运营中心。而这似乎与王汉华口中的“轻公司”相悖?
其实不然,与国内那些动辄将数亿资金砸进自建物流体系的电商相比,亚马逊的脚步要轻盈很多。在中国,亚马逊依然延续在美国的风格,对仓储建设进行投入,但是依然借力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另外,通过开放第三方平台,亚马逊中国也开放了自己的物流平台,如此一来,原本就比较低的自建物流成本又被摊薄。
今天很多网民会发现,自己在淘宝店购物,送来的货品有可能是亚马逊的包装,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消费者从品牌商网店的直接购买。原来,选择在淘宝开店的卖家可以与亚马逊合作,将其生成的订单直接传给亚马逊的后台系统,再由后者安排发货。
“除了为亚马逊自己的货物提供收发货、仓储周转服务外,也为亚马逊网站上代销的第三方卖家提供物流服务。”亚马逊中国运营副总裁周涛表示,无论是个人卖家还是中小企业,都可以把货物送到较近的亚马逊物流中心,亚马逊按面积收取仓储费。
从订单到发货“无缝”衔接
仓储也要“精益”
周涛在来到亚马逊之前主要从事精益生产方面的工作,“老东家”GE是一家对精益生产有着极高要求的企业。“‘精益生产’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到‘零库存’,也就是根据用户需求生成订单,而这一点和电商的收到订单再发货很相似。”周涛表示。
在亚马逊运营中心工作的管理人员,大多是来自像周涛这样有精益生产经验背景的企业。“亚马逊就是要把这套‘精益’的标准带到自己的仓储管理。”周涛认为,精益就是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拉动生产,对于运营中心来说,就是做最大化的优化让客户满意,进而让客户有更多的需求。“如果我在一分钟内发出这件商品,而别家需要两分钟,那么,用户会对我们的服务更满意。”
继去年亚马逊昆山运营中心建成后,2月1日,亚马逊天津运营中心建成。随着运营中心的启用,消费者将来在国内更多地方都会享受到亚马逊“当日达”和“次日达”的服务。“不仅如此,天津运营中心的启用将使得北京的发货效率提高30%。”在周涛看来,运营中心的精细化运作尤为关键,它将成为亚马逊强大竞争力的支撑。
为了能够更快地将产品递到消费者的手中,运营中心对工人们的每道工序都严格限定了完成的时间。比如,对于分拣和发货的工人,分别有12道和8道工序。亚马逊的要求是,货品上架需要在4小时内完成;从收到订单,到完成发货指令,需要在2小时内完成。
在亚马逊的运营中心有一个单独的返货仓,主要是用来把因合约问题和质量问题的货品返给供应商。“这样才能保证消费者拿到的既是完好的产品,又是在保质期内的产品。”周涛表示。
不过,品质与速度并行还远非精益仓储的终极目标。目前,亚马逊中国已具备28大品类、500万种产品,周涛会给这些产品做细分。“春节之后,很多学生要开学,所以图书的量会做大一些。”周涛对品类的变化观察得非常仔细,有一次,他敏锐地发现3C产品的增长比较高,于是果断地将库存进行调整,结果因为货品准备得充足而不至于出现断货。“亚马逊的后台拥有强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功能,但是有些特殊情况还需要人为感知。”
“这是一个竞速的行业,消费者想要在最短时间拿到产品,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尽管,亚马逊物流是走在行业前端的,但是由于受制于国内整个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亚马逊中国的配送速度还未达到周涛的预期。“我们只能在运营中心内部控制让时间尽量短,从这里挤配送时间。”
精益就是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拉动生产,对于运营中心来说,就是做最大化的优化让客户满意,进而让客户有更多的需求。——亚马逊中国运营副总裁周涛
给货品定“规矩”
数据是王道
亚马逊的每个运营中心里都有一个用来测量物品大小的工具——Cubi(立体测量仪)。对于传统零售业来说,按品类分放货架极为重要,因为这样他们可以人工追踪货品的情况。不过,在亚马逊的运营中心,工人们无需将品类进行细分,凭借手中的POS扫描枪就能轻松看到货品的情况。
“对于一个运营管理者来说,我不会在乎在货架上要摆放什么产品,而只在乎这个产品的长、宽、高。”周涛解释,运营中心的职能在于如何高效存储,借助亚马逊强大的后台数据分析系统,使工作变得更简单。
亚马逊中国的仓储按货品划分,只分图书和百货仓两种。比如,像3C数码等品类是要算进百货仓。周涛介绍,这种安排是为了提高收货效率。在百货仓,无论是什么物品,收拣员只需要按物件“长、宽、高”来进行大、中、小三类的隔间放置,所以在百货仓的物架上,你或许可以看到洗发水和小箱包在一个行间。
在亚马逊运营中心有一个“随机上架”的规定,就是工人们可以就近把手中的货品摆放在货架上,而考量的惟一标准就是大小。“一旦收货,这些货品就进入亚马逊的系统后台运行了,所以对于上架和拣货来说只要是选取不同的数量即可,而不在乎它的具体位置。”运营中心的一名工人做了一个简单的演示,他用手中的POS枪可以看到货品移动的记录,如果客户下了单,拣货员就能轻松找到需要的产品。
后台数据支持不仅让货品有了“规矩”,更让亚马逊的员工有了工作的规律。亚马逊运营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是“多面手”,他们必须熟悉运营中心的所有岗位职能。“需求旺季的时候,你会看到运营中心的人很多,他们忙碌着将货品上架或根据订单拣货;而在淡季的时候,少数的人也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周涛表示。
对于工作的规律性,周涛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天津运营中心,一个员工完成所有货品的分拣需要整整2个小时,完成哪个步骤需要多少时间都会通过后台技术进行计算。
强大的后台数据支持了整个运营中心的工作。如果遇到用户购买组合物件时,亚马逊的处理方式是不同品类的物件分道处理,最后系统会自动做一个合并指令。“在美国,我们尚需3日以上的配送时间,而在中国,‘当日达’、‘次日达’已经相当普遍,这里也凝聚了亚马逊中国团队的智慧。”周涛表示,团队的每个人都可以对流程改进提出意见,一经采纳还会有重赏。“亚马逊在中国的配送速度就是这样炼成的。”
如今,亚马逊中国已实现1500个城市和地区的货到付款;50个城市移动POS支付;53个城市当日下单、次日送达;北、上、广等17个城市当日送达配送的能力。
做“中心”不做“配送”
轻资产法则
“物流”对电商来说,永远是个痛,亚马逊也不例外。上世纪90年代,亚马逊的物流成本一度占到总成本的20%,并且持续了很多年。
“如果单独看零售行业的毛利率,不过只有几个点,如果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增加的只会是硬成本。”一位从事电商的分析师表示,从近两年电商的表现,很难看到盈利的前景,高企的市场投放成本已经让利润变成了负增长,更何况还有物流成本。
亚马逊曾经用五年的时间让自己的物流成本降低了一半,其秘诀就在于做物流中心。很多人把沃尔玛这家位居世界500强榜首的企业视为一家物流公司,而它正是通过配送中心进行集中管理的,这一点很像亚马逊的运营中心。不同的是,沃尔玛有自己的配送队伍,因为它要完成集中采购,而亚马逊则是和物流公司进行合作,把货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
这和今天一些电商自建物流的概念有很大差异,比起拥有自己的物流队伍的电商来说,亚马逊与物流企业的合作显得自己的体态更为轻盈。
2009年,京东商城获得了2100万美元的外部投资,其中70%用于自建物流体系(包括建立自有快递公司)。2010年2月,京东商城又获得老虎环球基金1.5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拿出50%用于提升仓储、配送和售后等服务。“这样做的必然后果是,以‘轻资产’著称的电子商务行业,背上了越来越重的物流资产负担。”上述分析人士如此评价。
电商在面对现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时候,往往不是拆分开来看的,这个闭环上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以物流为例,如果物流投入的比重增加,势必导致现金流吃紧。有权威调查显示,传统B2C的现金流周转速度为普通行业的2倍,如果自建物流是建立一套自己的物流配送班子,那么资金的周转速度会下降一半。
亚马逊和其他电商不同,它建立的是一个物流中心,中心除了保证亚马逊的配送外,还能为第三方卖家提供服务,这样就极大程度地摊薄了其物流成本,甚至有可能成为亚马逊新的盈利点。
在美国,亚马逊建立物流中心除了满足自己的货物收发和仓储周转外,也为在亚马逊网上代销的第三方卖家提供物流服务。无论是个人卖家还是企业卖家,都可以把货物送到较近的亚马逊物流中心,亚马逊提供场地租赁。客户下单后,亚马逊的员工就会负责订单的处理、包装、发货等服务,最后的配送全都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
在中国,电商的竞争更为激烈,亚马逊的物流平台甚至可以衍生到其他的电商平台。
“亚马逊中国就是要做国内最大的电商,我更看好的是运营中心给消费者带来的服务能力。”王汉华表示,规模化的平台没有让亚马逊成为一个“重公司”,亚马逊始终保持“轻”姿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拼物流
“这不是一个库房的概念,是一个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亚马逊中国总裁王汉华
凭借其庞大而复杂的物流体系,亚马逊在中国市场更热衷于打一场科技战。
亚马逊在华的11个运营中心
拥有50万平方米的仓储面积,
目前在9个城市拥有自建配送队伍,
53个城市可实现“次日达”,
17个城市实现“当日达”。
这让持续提升的客户体验好于欧美等国。
运营中心主要负责
厂商收货 仓储 库存管理 订单发货 调拨发货 客户退货 返厂 商品质量安全等。
运营中心采用亚马逊先进的全球库存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追踪到每个客户订单在运营中的操作状态,能有效提高处理订单的准确度。
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亚马逊中国于2011年11月首推晚间送货服务试运营。
目前,该服务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个城市开展了半年,广获好评,进一步提升了客户的购物体验。
沈阳
2010年6月成立,面积2.5万平方米,承担东北三省的发货任务
北京(2个)
2008年5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分别为5万平方米和3万平方米
天津
2012年2月2日正式启动,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华北地区的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选品。其中,天津消费者将享受到当日达的配送服务
·总规划面积为16.4万平方米,其中一期9万平方米已经投入使用,二期7.4万平方米将在年底前建成。
·没有安装中央空调,而是采用1平方米3元的绝热保温层、大型工业风扇和暖气,进行较低成本的温度控制。
·土地均以租赁方式使用,每一期工程均在正式投入使用后才需缴纳租金。
·目前拥有员工780人,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比例为1:50。
武汉
2010年6月正式运营,面积逾3万平方米,服务湖北、河南、江西、湖南等地区
成都
2009年11月启用,建筑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
西安
2010年8月成立,占地1000平方米,可容纳7万多件商品,覆盖陕西西安、咸阳、宝鸡、汉中、延安、渭南、榆林、安康、桐川、商洛等城市
苏州
面积逾4万平方米
昆山
2011年10月27日启动,面积逾12万平方米,迅速提升华东区货品调配与送达速度。上海、苏州等地用户若在上午11点前完成订单,产品便可在当天免费送达。华东区还将有11座城市将实现次日送达
厦门
2010年9月成立,占地1580平方米,可容纳12万件商品,覆盖福建厦门、福州、漳州、莆田、龙岩、三明、泉州、南平、宁德等城市
广州
2012年5月经过扩容,该中心面积超过22万平方米(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