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网-战略管理】要实现对商品呆滞库存的规避,建立有效的监控工具是最好的捷径,而这个监控工具的建立需要落实到每一个终端店铺才能发挥作用。
在为鞋服企业提供咨询培训时,曾经不止一次地被问到:如何才能有效地解决商品的库存问题?常见的方法不外乎打折促销、开“下水道”店铺、特卖会等等,这些固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通过对该问题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库存大致可归类为:过剩库存、欠货库存和呆滞库存3种情况,即“库存3恶”。其中,前2种情况是在商品采买规划阶段产生的问题,而后一种情况则是在商品流转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因此,商品库存的规避必须从商品计划开始,商品库存的解决则要在销售过程实现。
过剩库存
不合理的“激情目标”是过剩库存的罪魁祸首。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喜欢“激情目标”,有的甚至不顾市场实际状况而硬性摊派。但是,这种思维模式却为商品采买的合理性制造了障碍:如果不按照销售目标制订采买计划,从数据上而言则不合逻辑(销售目标1000万,商品投放不可能小于1000万);而如果按照销售目标制订采买计划,采买量就会远远高于市场真实需求。于是,只好按“激情目标”订货,过剩库存自然出现。目前,行业中的“过剩库存”问题,基本上都是由此产生!
过剩库存的出现会导致企业现金流的呆滞,而现金流的呆滞则导致企业运行的呆滞。很多企业运营艰难即就源于此。
欠货库存
“爆款”是一个很容易出现理解分歧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终端会出现爆款呢?笔者认为,企业采买的商品在数量上不能满足顾客购买需求时,所谓的“爆款”才会出现。也就是说,如果商品供应小于实际销售目标时,爆款商品的出现就成为可能。
企业在制订销售目标时,中低层员工通常喜欢“保守目标”,过于夸大市场销售的难度,以期待能够获取销售目标超额完成奖金。但是,如果按照保守销售目标制订商品采买计划,断货爆款的现象就会时有发生。虽然商品库存的问题可能得到解决,但是企业付出的是机会损失的代价。机会损失意味着该赚到的钱企业没有赚到,意味着顾客在流失,意味着品牌的市场占有份额在逐步减小。
因此,要解决过剩库存和欠货库存的问题,企业必须从商品采买规划(尤其是目标的有效制订)开始,通过规范化的商品采买规划体系以防患于未然。如果企业能够在商品采买规划阶段就开始考虑控制过剩库存与欠货库存,并通过商品计划制订给予落实,库存问题至少有70%可以得到解决。
当然,企业必须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状况,以企业的“内部信息”为主要参考,以“外部信息”为辅助参照,才有可能完成有效商品采买规划。内部信息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商品进货、销售、库存的信息;外部信息一般指流行趋势信息、竞争品牌信息和街头流行信息等。
呆滞库存的控制
“呆滞库存”与“过剩库存”和“欠货库存”相比,其隐性程度更深,破坏力也更为严重,尤其对多店铺经营的品牌伤害最大。假设每个终端店铺的库存平均持有量为50万,如果其中有5%的商品呈现呆滞状态,金额就是2.5万。而对于终端店铺达到300家的品牌而言,其呆滞库存就是750万……那么,如果店铺数量再成倍地增加呢?呆滞库存意味着企业投入的资金并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
商品库存呈现呆滞状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货品配发的无计划性、商品本身属性的问题、终端人员不配合调货等等。
要实现对商品呆滞库存的规避,建立有效的监控工具是最好的捷径,而这个监控工具的建立需要落实到每一个终端店铺才能发挥作用。
在为企业提供终端诊断时,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某一款商品在个别店铺几天后就有可能处于濒临断货的状态,而在其他个别店铺则还能够销售二十几天。这些企业大多缺乏有效的货品监控机制。通常,等到季末欲将商品退回仓库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些卖得非常顺畅的货品竟然在某些店铺大量退回,导致本来应该销售出去的商品反而出现了不该有的库存。
一般情况下,采用以月为单位建立工具,也有以周为单位的。企业可以用距离当下时间最近一段时间各商品款式的日均销售速度分析作为计算依据,推断当下库存数量可能支撑的销售天数,并由此确定各商品款式的呆滞或活跃程度。
如果在每一个店铺都建立起商品销售速度分析的机制,并实现店铺之间的横向对比,那么,企业不仅可以监控到每一个店铺哪些商品“活跃”、哪些商品“呆滞”,还可以实现店铺间的货品有效调整,实现商品周转效率的最大化。
如上图,H款的库存数量还能支持将近18天的销售,而F款则还只能支持不到4天的销售。对于此2款商品,买手在发现问题的时候需要先注意总仓(或分仓)的库存状态。如果总仓(或分仓)依旧持有库存,那么就先从这里着手操作配送;如果总仓(或分仓)已经没有库存,那么就要做店铺间的对比分析,实现“呆滞调出,活跃调入”的操作。为商品最大限度地销售而实施货品调整,也是解决库存、提升商品效率的有效途径。(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