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领域的基础性变化和代码开发模式的变革,将引领软件业走向大规模定制的新时代。
1月16日,SUN公司宣布斥资10亿美元并购MySQLAB,这被看作是开源领域的一大胜利。作为开源数据库软件市场的标志性偶像之一,在过去10年,MySQL悄无声息地占领了Google、Facebook、诺基亚、百度和中国移动等巨头的服务器。在网络公司中,MySQL软件约占全球80%的市场份额,而这一领域微软的份额还不到10%。因此,SUN总裁乔纳森·施瓦茨高调表态:“这一并购行动再次肯定了SUN处于全球Web经济的中心位置。”
但从某种意义上讲,SUN强调其中心地位,恰恰是担心被Google边缘化。这也是许多服务器软、硬件厂商共同的恐慌。当Google在全球水源、电力和光纤设施良好的地区开动推土机建造占地数十公顷的机房,并试图将“计算”变得像供水、供电一样方便和廉价获取时,这种来自计算领域的底层变革正在动摇软件产业的根基。
Google推土机
Google的推土机已经率先在比利时启动,在那里Google要建立一座占地85公顷的数据中心,这只是其建立全球分布式数据中心的一小步而已,其背后酝酿着一个更加宏大的计划──“云计算”(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将难以置信的处理能力通过像PC、手机等终端传递给学生、研究人员和企业家。
按照Google的发展速度,到2009年中期,其大型服务器群的规模将达到一个阶段性顶峰,它将在这些数据中心布置数百万台用普通电脑自制的服务器,提供庞大的计算量能。那时候,分布式服务器规模化集群的优越性将更加明显,Google将给每一个服务都提供免费版和使用者友好界面,以供低端消费者和高端企业用户使用,“计算”将成为一个垄断行业,由Google定价。
为了实现“计算”像供水、供电一样方便和廉价,Google除了投巨资建造机房和购置服务器外,还必须做好人力资本的储备,而这主要是对开发者社区的培育工作,以便到达顶峰的计算量能可以源源不断地吸纳高质量代码,否则就会出现“计算过剩”,那意味着可怕的浪费。
事实上,早在去年10月份,在MySQL发布的软件开发路线图(至2009年)中,便包括了Google向MySQL捐赠代码的框架,这表明Google已经意识到必须向MySQL开发者社区进行投资,正如IBM和微软以向Linux开发者社区开放资源的方式投资一样。通过捐赠代码,下一个版本的MySQL将在某种意义上成为Google版的MySQL。
目前,华盛顿大学、卡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都已经加入了Google和IBM联手打造的云计算计划,这些学校也接受了两巨头捐赠的数百台定制电脑和服务器。两巨头表示,此举旨在降低分布式计算的研究费用,从而使科研组织和学生们可以更容易地投身到这一新兴计算领域中。下一代开发者──那些大学里的在校生将习惯于在运行着MySQL的大规模分布式服务器群上开发Web应用。
Google正在通过各种手段培育软件平台移植到Web上之后的代码创造土壤──开发者平台。这需要Google放慢推土机的步伐,开始精耕细作,找到新的开发者模式。在这方面,好消息和坏消息都开始出现。
好消息是确实出现了这样一种开发者模式,可以鼓励代码的生产,极大丰富基于Web的应用;坏消息是尝试这种模式初显成效的不是Google,而且其对手微软投资的Facebook。
开发者平台的“塌陷”
鲍尔默在谈到微软花2.4亿美元购买Facebook1.6%的股权时不忘讽刺对手Google,“Google成为过去了,Facebook才是未来!”当然,鲍尔默显然不会用简单的社交网络的观点来看Facebook,后者正在成长为令微软心仪的平台。
去年5月24日,Facebook宣布F8计划,开放API(应用程序端口)供全球开发者开发基于其Web平台的应用,当时Facebook的注册用户还不足3000万,但是只要千分之一用户参与这个计划,就相当于一个“小微软”的工程师队伍,虽然这些开发者大多数为业余编程爱好者,而且是松散联系,无法和微软的开发团队相比。但是之后发生的事实却令人惊讶,F8计划推出8个月以来,应用程序极大丰富,达到8000个以上,注册用户在去年11月份超过5000万,每日新增用户数25万。
Facebook上的应用程序的安装情况已经明显地呈现出一个“长尾”形态。最高产的Facebook应用供应商Slide已宣布获得5000万美元投资。来自O'ReillyResearch的统计报告中包含了5000个Facebook应用,统计显示一些热门应用有几千万次安装和数百万的活跃用户,但是87%的使用只集中在84个应用上,只有45个应用拥有超过10万的活跃用户。
Facebook的开发者“长尾”曲线,显示了代码世界出现了不可逆转的“塌陷”趋势,由于开发成本的降低,代码生产的门槛出现了“下移”。
今天,在世界各地你都能找到Linux开发小团队,Python语言开发者社区等,它们提供了大量免费、好用和兼容性强的工具、语言和现成的开发模块,Google和IBM的“云计算”提供了价格低廉的“计算”,编程开发的成本大大降低,加上互联网成为社区型协作的新沟通方式,开发变得简单而快捷。代码生产的产销合一者(Prosumer)开始出现,代码UGC时代到来了。无数边缘的中小开发者可以更低成本,甚至免费的提供更优质的代码,随着大量用户更加特殊和个性化的需求被这些中小开发者满足,后者将可能逐渐变成专业领域的中心。
微软公司解决了软件的“大规模生产”问题,数万人开发Vista达到了大规模生产式开发模式的极致,而庞大的分布式数据中心搭建的“云计算”和蓬勃发展的全球开发者社区实际上已经为“大规模生产”的下一步“大规模定制”提供了基础。
通过后台的“云计算”和Web平台完全可以实现这种代码的大规模定制。“云计算”大规模集成的服务器群可以实现对数据更低成本的管理和维护,向用户收取的费用必然大幅下降,开发者模式提供了极大丰富的应用,而不是以往供应商准备的有限几个功能组件,Facebook式的Web操作平台,可以实现应用程序的随需安装和卸载。
DotCom公司的Office基因
当然,DotCom公司进入IBM、微软和Oracle等统治几十年的企业级市场肯定障碍重重,但是,当微软批评Google的软件多是Beta版,不够“Office”时,Google企业部门的总经理格罗伍德却说:“的确,在过去3040年里,企业级和消费市场存在巨大的技术鸿沟,但这些已成为历史,一去不返。”
回顾微软的历史,微软的企业级软件之所以能够进入原来IBM统治的市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装了Windows系统的个人电脑开始被企业大规模使用。未来,那些每天一打开电脑就上网使用Google、登录Facebook的人会源源不断地进入企业工作,敲开经理办公室门的人也很可能就变了。格罗伍德相信,DotCom公司完全可以培育出“Office”基因。事实上,企业用户逐渐向基于Web架构转变的趋势正愈发明显。
计世资讯的研究图表显示,在衡量未来软件运营商的竞争力方面,网络公司,在网络开发和应用经验、创新力等方面得分极高。未来Google的“DotCom+VNO”,即互联网公司和虚拟网络运营商相结合的模式必将成为软件业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代码的快速开发和应用,分布式数据中心解决的是代码运行后台和用户接入的虚拟网络问题。开发、后台和渠道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只是不断优化产品,使之更“Office”,更适合企业,这是时间和经验问题。
在同样的趋势下,传统客户端软件和基于网络平台把软件作为服务销售的SalesForce、Netsuite等公司都面临自己的问题,前者是转型难题,后者是作为专业应用如何应对平台级DotCom公司的崛起。
复制美国Salesforce公司模式的800APP(八百客)软件技术公司是国内最早将软件作为服务销售的公司之一。随着企业对IT成本的重视,八百客的模式越来越获得认可,2007年其销售业绩比2006年增长92%。当美国的Salesforce紧盯着Google、Facebook等厂商的动作,甚至在Facebook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时,国内的市场还在温和的增长之中,虽然已经有几家公司销售在线企业级服务,但八百客的副总王光日表示,市场还处于大范围未开发阶段,竞争不是很激烈。
软件厂商在考虑如何放心进入Web经济的同时,不该忽略Dotcom平台公司反向切入软件行业的力量。国内明显接近DotCom平台级公司的典型就是腾讯,它以IM工具切入,现在做成平台级软件群,可以随需添加各种创新应用,谁能保证腾讯没有企业级的野心?百度也在进军电子商务,当笼络的商户到达一定数量,像阿里巴巴推出阿里软件一样,百度可能比阿里巴巴更有优势。
在底层计算领域和开发者平台层面正在发生的双重变革,正在颠覆传统软件业的商业规则,而抓住这两个“命门”的公司正在抓住未来。(来源:《IT经理世界》)